口齒不清、右肢無力竟是腦中風 醫:「這樣做」有90%可以被預防

60歲邱先生日前因腦中風住院,經藥物控制5天后順利出院,未料1個月後回診檢查復發,經手術放入支架順利恢復。(大里仁愛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大里仁愛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朱展麟說,腦幹僅由椎動脈的細小分枝供應血流,有相當高的再中風風險,經手術放入顱內椎動脈支架,恢復良好。(大里仁愛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60歲邱先生近期講話時會忽然變得口齒不清,且出現右邊肢體無力的情形,但僅持續幾分鐘便會恢復,日前晚間講話時再次出現口齒不清的症狀,卻持續相當久,至大里仁愛醫院求診,經檢查發現,邱先生腦部有梗塞型中風病竈,兩側椎動脈狹窄,經手術放入支架恢復良好。

大里仁愛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朱展麟指出,腦部核磁共振影像顯示,邱先生的小腦、腦幹及腦枕葉有零散的梗塞型中風病竈,兩側椎動脈有亞急性血栓導致的狹窄或阻塞,並發現有高血壓、血液中葉酸及維他命B12偏低等情況。

朱展麟表示,根據2022年臺灣高風險心血管疾病的膽固醇治療指引,低密度膽固醇建議控制在70mg/dL以下,邱先生的低密度膽固醇高達119mg/d,透過靜脈點滴、藥物、補充葉酸及維他命B12預防中風惡化及復發,邱先生在5天后出院已完全恢復。

邱先生1個月後回診時,卻發現有視力失焦的情形,轉介到合作聯盟的林口長庚醫院,由神經放射科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其兩側顱內椎動脈已完全阻塞。朱展麟說,腦幹僅由椎動脈的細小分枝供應血流,有相當高的再中風風險。經雙方討論,邱先生決定放顱內椎動脈支架,手術進行十分順利,2天后即出院。

朱展麟指出,腦中風爲國人第4大死因,每年約有1萬多人死於腦中風,而所有的中風案例中,初次中風約佔3/4,再次中風約佔1/4,目前健保已有給付顱內動脈支架,可用於符合適應症的病人。

朱展麟也強調,研究顯示,約有90%的中風可以被預防。透過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多運動、健康的飲食以及控制好腦血管疾病相關的危險因子,便能大幅降低中風的風險;民衆若擔心有腦血管疾病相關的危險因子,可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