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壓力、貸款逾期焦慮,銀行信貸經理困在指標中
每天早上8點一到網點,林靜心頭就浮現出兩個熟悉的擔憂——貸款從哪裡來?會不會有貸款收不回來?
在6月最後一個工作日,這種焦慮達到了頂峰。林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的貸款市場加速內卷,拼命跑業務能拿到的信貸單子寥寥無幾,而貸出去的款今年已經有兩筆逾期了,她的績效獎金正在一步步“縮水”。
更讓她感到疲憊的是,工作時總被一股無形的矛盾感牽扯。一方面,網點的貸款任務越來越重,在各種“軍令狀”下,她必須想盡辦法找到更多的客戶。但另一方面,銀行對貸款逾期的懲罰也在加碼,“倒逼”她不得不更謹慎地尋找客戶。
“這種感覺就像踩着平衡木衝鋒,謹慎過頭就拿不了冠軍,而急於衝鋒則隨時可能摔下去。”在林靜看來,在風險和收益的平衡中,沒有人過得輕鬆。
林靜的困境是當前信貸經理們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銀行淨息差不斷收窄下,爲維持營收,銀行都希望“以量補價”,設定更高的增量目標,而這些目標壓力正以各種形式傳導到基層的信貸經理身上。
縮水的業績和上漲的指標
林靜就職於廣東一家農商行,今年是她做信貸經理的第5個年頭,也是最難的一年。
在她印象中,入行之初,信貸經理大多掌握主動權,客戶排着隊等待放款。只要勤奮點,大部分時間,完成自己的KPI並不是大問題。
但這兩年,即便是貸款利率不斷內卷至低點,她每天早中晚都在聯繫和維繫客戶,但付出的努力卻濺不起多少浪花。今年已經過半,她全部業績加起來還抵不過之前一個季度。
業績的縮水直接反映到績效上。林靜告訴記者,在她所在的銀行網點,一筆10萬元的貸款,假設一年利息4000元,提成比例是2.5%左右,也就是100元。客戶經理提成50%,即50元,這部分資金還需要看業績指標的完成情況才能兌現。而隨着業績下降,今年上半年,林靜到手的提成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了近三成。
雪上加霜的是,業績縮水,但分配到她身上的貸款指標卻不減反增。“指標每次增加得不多,但市場競爭實在太激烈了。”她說。
與林靜的經歷類似,吳寒今年一季度的工資基本是“保底”。入行不久,吳寒在資金和經驗積累相對匱乏的情況下就開始了信貸的“困難模式”。他所在的銀行網點在今年開門紅階段設置了各種考覈指標,完成不了直接影響績效。
對他而言,完成所有指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能做的就是增加拜訪客戶的時間或月末求助親戚朋友。
事實上,銀行業績已持續承壓,開拓增量客戶變得愈加困難。中金公司研報稱,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上市銀行營收同比下降4%,淨利潤同比增長1%,盈利增速較2023年繼續走弱。
以國有大行爲例,根據一季報,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198億元、1445億元、2009億元、1608億元,同比分別下滑3.4%、1.76%、2.97%、3%。
與此同時,銀行的淨息差不斷收窄。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繼去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淨息差首次低於1.7%,達到1.69%後,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進一步降至1.54%。
息差承壓帶動淨利息收入下降。截至一季度末,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的利息淨收入分別爲1614億元、1445億元、1497億元、1127億元,同比下滑4.61%、0.74%、2.19%、3.94%。
“在淨息差逐步收窄的情況下,爲維持營收,銀行發力爭取擴大貸款業務規模。”一名銀行內部人士分析稱,在這一背景下,銀行基層一線員工的壓力大增,貸款指標更是不斷加碼。
困在逾期的憂慮中
對於銀行信貸經理而言,比完不成指標更可怕的是自己經辦的客戶貸款出現逾期。
在一家國有大行工作的信貸經理李偉能明顯感受到,今年出現逾期的客戶悄然變多。今年以來,他手上已經有3個客戶逾期,而在往年,可能一年也碰不上一個。
其中,讓他印象最深的是一筆經營貸逾期。這是他在2019年經手的一筆經營貸,房產抵押6成,合計80萬元資金,當時老闆說要去擴大廠房規模。李偉還曾去拜訪過一次廠區,大白天就停轉的機器讓他有不好的預感,“怎麼看也不像是生意紅火的樣子”。今年3月,這筆貸款就開始進入催收的流程——客戶逾期5天需要電話催收,10天實地走訪,兩個月就要將起訴資料移交到有關部門。
而李偉因爲這筆因客戶經營不善產生的不良貸款被罰近萬元。在他看來,逾期就像是隱藏的雷,大多時候不會踩上,一旦爆炸則損傷慘重。
在“不良”的壓力下,信貸經理們選擇更嚴格地控制風險。信貸經理是銀行貸款風險把控的第一道閘門,在滿足銀行貸款硬性准入標準後,信貸經理們有一套自己的隱性篩選標準。
林靜談到自己的業務心得時稱,貸款流向的行業很重要,例如將貸款資金投入某些創業項目風險特別大,尤其是前兩年的奶茶創業、這兩年的直播創業,運作不當很快就能將貸款資金消耗殆盡。
除此以外,是否已婚、有家庭、學歷、職業……貸款人每個細節都需要審視,可能某個細節會成爲此後逾期的“伏筆”。但即便已盡力控制風險,但她仍無法確保一定不會出現逾期。
事實上,從行業整體數據看,今年的銀行不良貸款率並未出現明顯增長。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爲3.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41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爲1.59%,較上季基本持平。
不過,不良資產的隱患始終如影隨形。中國東方此前發佈的《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2024》預計,2024年,關注類貸款下遷爲不良貸款的壓力較大。此外,銀行涉房指標持續承壓。根據普華永道報告,2023年末,38家上市銀行對公房地產業貸款規模約6.64萬億元,對公房地產業貸款整體不良率4.43%,較上年末上升0.18個百分點。
出路在哪?
增加的指標考覈、“隱藏”的逾期罰金都在進一步壓降銀行信貸經理們的收益。
“底薪沒變,績效獎金肯定是下滑的。”李偉告訴記者,因爲業績下降,這兩年他到手的薪水實際在縮水。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2023年已公佈年報的38家A股上市銀行中,總報酬支出爲9295億元,總人數爲249萬人,銀行業人均收入水平大約爲37.3萬元。從人均報酬看,大多銀行的人均薪酬保持在30萬元以上。與2022年相比,有20家銀行的人均薪酬同比下降。(詳見《銀行薪酬揭秘:超半數銀行人均工資下降,也有員工年入2300萬》)
毋庸置疑的是,屬於信貸經理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未來還將面臨更艱難的路。在困境面前,信貸經理們有着各自的“方法論”。
不斷增加的工作焦慮下,有信貸經理選擇鋌而走險。一家農商行客戶經理婷婷告訴記者,很多人會選擇與中介渠道合作,因爲最近一段時間其所在網點的指標太高,很多同事手上的客戶遠遠不能達標。
再加上近期銀行加劇內卷貸款利率,存量客戶也有流失風險。“很多客戶貸款到期了就會來談優惠利率,否則就不繼續在你手上做了,因爲其他銀行可能更優惠。”婷婷稱,這段時間他們必須開拓到更多的新客戶,儘可能彌補流失客戶的損失,中介渠道就是“捷徑”。
一名資深貸款中介林元告訴記者,以往都是貸款中介利用各種方式接觸銀行客戶經理,但今年以來,主動聯繫他推薦貸款產品的客戶經理或信貸經理越來越多。
“大多銀行信貸經理希望藉助中介渠道加快完成KPI,同時,有些合作也會涉及一些返點,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信貸經理的收入。”林元說。
但這一行爲本身是違規的。大多銀行都會明文規定禁止客戶經理與中介合作,一旦被銀行合規部門查到,客戶經理將面臨開除等嚴厲的處罰。
除了利用各種途徑觸達客源,另一種提升業績的方法是提高客戶篩選的通過率。長期從事中介業務,林元在銀行放貸標準上有着靈敏的嗅覺,他發現過去一年裡,他所在區域的部分銀行審批標準正在悄然鬆動。“以往經營貸對營業執照的申請時限有嚴格規定,一定要半年以上,少一個月都不行。但現在這條標準在部分網點變得更彈性了。”林元提及。
也有銀行信貸經理選擇階段性“躺平”。
林靜正在考慮離職。“緊繃”是她工作的常態,完不成的業績、無休止的加班和縮水的工資正成爲壓垮她的“稻草”。
而吳寒則對未來仍有期待。他正從緊繃的新手期脫離,學會如何放鬆。“指標就是PUA,盡力就好。大不了就換一家銀行。”他說。
(應受訪者要求,林靜、林元、吳寒、李偉、婷婷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