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 ESG爲企業附加新價值

旺旺中時舉辦ESG論壇,探討「智慧永續 循環經濟」。中國時報社長暨總編輯黃樹德(左起)、臺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康和綜合證券總經理邱榮澄、工研院綠能所環境技術總監蔡振球、瀚荃董事長兼永續長楊超羣、中國時報副社長王儒哲等人出席。(鄧博仁攝)

近年ESG及低碳綠生活成爲企業發展的趨勢,中國時報25日邀請工研院、瀚荃公司、康和綜合證券、臺灣森那美起亞等各界舉辦「旺旺中時ESG論壇」,盼促使不同領域之間的跨界合作,以利未來推動ESG永續發展。

中國時報社長暨總編輯黃樹德表示,近年氣候變遷讓大家很有感,過去企業從CS(顧客滿意度)讓顧客滿意,CSR(企業社會責任)的綠色製造、勞工權益、資金流向,到目前的ESG才能爲企業品牌附加新價值,金管會也要求各上市公司每年應要公佈ESG報告,也是對企業很大的鞭策。

黃樹德舉例,過去臺灣認爲物流對公司是負擔的「物流-」,但不到30年後的現在,舉凡知名企業都有物流,已進到「物流+」階段,臺灣現在仍有許多公司認爲ESG在找麻煩,也是「ESG-」階段,未思考ESG是挑戰也是機會,未來可能會走到「ESG+」階段。

工研院綠能所環境技術總監蔡振球以「碳排含量認知觀念轉變之新未來」爲題分享未來的趨勢及走向;「ESG等於EPS」,潮荃公司董事長楊超羣則針對製造業的「ESG永續碳中和綠智能解決方案」爲題,細數公司以永續理念融入製造優化與能源管理,還有檢核表,盼逐步完成ESG階段目標。

康和證券總經理邱榮澄說,除了在企業內部推動ESG外,越來越多投資者將ESG納入投資考量,自營部門也把ESG議題納入投資分析及決策,並在承銷輔導企業過程中,把資金投向新技術、永續發展的項目;臺灣森那美起亞總栽李昌益則分析傳統汽車及電動車市場概況,並提及多個國家已設定氫車零排放目標,也指出各國氫能規劃等。

楊超羣認爲,ESG不是紙上作業,而是真正要執行,但如果好好去執行ESG,就能夠在過程中發覺各種細節,提升公司的競爭力,且氣候變遷沒人能夠倖免,如果不盡點力,後代的子子孫孫可能會受到影響。邱榮澄則說,雖然證券業無放款業務,但會讓更多大衆瞭解對環境永續有貢獻的廠商,引薦初級市場的投資者等,並輔導小型業者籌資規劃、客戶鏈結等,讓其得到投資人的認同,讓新創廠商步入正軌、成長茁壯。

李昌益指出,相較於燃油車來看,電動車每公里的費用約2至3元,維護成本也較低,風險在於電池衰減、中古車殘值可能頗低,但有部分車廠把汽車當做手機在賣,並不在乎其產值。針對旅程焦慮的部分,隨着半固態電池推出,可能已足夠臺灣南北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