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樂」障礙 聽損兒童奏出生命樂章

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28日下午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辦「聽見貝多芬-聽損兒童音樂會」,37位聽損兒童跳舞歌唱樂器演奏,展現辛苦學期成果。(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音樂會的壓軸曲目謝玉燕老師帶領 14 名學員家長共同演出。(袁庭堯攝)

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推動聽損孩童音樂復健課程已20多年。(袁庭堯攝)

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28日下午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辦「聽見貝多芬-聽損兒童音樂會」,來自高雄、嘉義臺南屏東臺東等地共37位聽損兒童,透過肢體律動、歌唱及樂器演奏,展現辛苦學期成果。

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推動聽損孩童音樂復健課程已20多年,全臺各地共有37個班級、200多位孩童,每3年分北、中、南區舉辦音樂成果發表 會,讓聽損孩童擁有展現自信的表演舞臺機會

理事長洪珮珮表示,聽損孩子透過音樂的學習,可強化聲音訊息的處理,提升聽與說的敏銳度節奏感。對增進人際關係與專注力、語言表達及聽語理解皆有幫助。

就讀臺中科大的陳莉文是兒慈高雄音樂律動班第一屆畢業生,2011年曾獲總統教育獎。就讀高師大的劉能禕同學畢業於兒慈臺東音樂班第一屆,繪畫天賦亦倍受肯定。2人今年特地登臺擔綱主持,以自身故事及正向熱誠的態度鼓舞學弟妹們

受今年疫情影響,戴口罩規定限制了孩子對老師脣形的辨識,增加學習障礙。有臺灣口罩公司研發針對聽損人士的「透明」友善口罩,提供協會老師及孩童試戴,未來若克服成本材質,有望普及、造福更多聽障朋友

音樂會的壓軸曲目由謝玉燕老師帶領 14 名學員與家長共同演出氣勢磅礡的「雷鳴與閃電」,結尾響徹雲霄的鈸聲也爲音樂會畫下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