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足醫材、電池芯領域 明基材轉型邁向「產業材料行」

正當面板客戶陷入虧損之際,明基材靠着過去10年的轉型迎戰這一波的逆風;當前以產品結構轉變穩住獲利水準,準備進入2024年的重大轉捩點。(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臺灣面板雙虎第2季大虧了百億元,相關供應鏈也恐怕要跟着過苦日子了。不過,偏光片大廠明基材的毛利率突破20%,逆勢創下歷史新高,除了匯率助陣,董事長陳建志說出了另一個關鍵因素,「產品結構的改變」,接下來這個轉變將逐步抵消掉偏光片需求滑落的負面衝擊。

走進明基材料位於桃園龜山工業區的總部,一樓的產品展示間,當中放置着一卷白色塑膠膜,摸起來輕薄柔軟。這是電池中的關鍵零組件「隔離膜」,隔絕正負極板,以防止電池自我放電及兩極短路,如果破裂被穿透,將造成電池短路,更甚者起火燃燒。

十年磨一劍 隔離膜銷日本

《財訊》報導指出,爲了開發薄薄一片的隔離膜,明基材磨了超過10年的工夫,終於打入日本油電混合車廠供應鏈,成爲臺灣唯一具有量產能力與經濟規模的隔離膜供應商。從採購設備、技術養成再到驗證完成。「當初真的沒有想到,有長達6年的時間都沒有營收,耕耘了10年纔有了結果。」陳建志大嘆。

「現在回頭想想,」陳建志說,「很幸運的是一開始就面對日本客人。」日本客人對工廠與產線的要求很高,可說是滴水不漏,經過這樣的訓練,工廠的穩定度相當不錯。舉例來說,相較中國客戶,日本客戶的測試條件非常嚴苛,電壓高出2、3倍,所以符合日本客戶的要求後,打入中國、東南亞市場就相對順利。

《財訊》報導指出,明基材採用乾式製程生產隔離膜,屬於3層結構,包括兩層聚丙烯與一層聚乙烯,與溼式的單層結構不同。陳建志說明,當初選擇乾式製程是安全性的考量,因爲聚乙烯的熔點較低,如果電池失控發熱,聚乙烯就會熔化,藉此關閉孔隙切斷電路。

由於目前純電動車多采用溼式製程的隔離膜,市場也好奇明基材未來是否也會投入?陳建志透露,溼式製程的投資金額是乾式的2~3倍,會想辦法利用既有設備進行開發,未來不會缺席這一塊市場。

不過,《財訊》分析,對明基材而言,乾式還是有它的市場,像是家用、儲能等產品,這個市場太大、需求太多,不可能只有一個技術去覆蓋所有的需求。

明基材這次因爲加入了鴻海電池芯聯盟而受到矚目。陳建志樂見其成臺灣電池產業的發展,也強調不只是鴻海,其他電池芯廠都會全力支持,目前也開始接觸歐洲客人,儘量抓住所有的機會。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