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變清朝人 90後催生脫髮經濟

一名兒童在理髮店剪髮。(中新社資料照片)

山東假髮生產企業的技術員梳理假髮產品。(新華社資料照片)

民衆路過北京植髮店。(CFP)

在商場裡,護髮、育發產品堆滿貨架;在互聯網和街頭廣告中,到處都有防脫髮廣告,這是大陸各城市現在常見的景象。近日發佈的《2019更美AI全國顏值圖鑑》顯示,超過7成的受訪90後正爲脫髮所困,北京、深圳、廣州、重慶、上海點擊植髮項目的用戶最多。

社交讓大陸90後更關注三千煩惱絲。「爲頭髮(發)愁」的調侃在互聯網上層出不窮。一些學生今年剛升大學,就開始擔心自己畢業時也會頭禿,調侃讀不讀研取決於是否頭禿。

掉髮嚴重恐懼社交

劉燕平時非常注意形象,熱衷於在朋友圈曬自拍照,最近由於找工作壓力大,頭髮脫落嚴重,導致她開始恐懼社交,停止更新朋友圈,避免和朋友聚會。讓她備受打擊的是,最近參加一個面試,面試官問她髮際線什麼時候後退的。於是她花了200多元(人民幣,下同)抓了7副中藥,嘗試通過調理來治療脫髮。

95後張茜是一名在讀研究生,20歲出頭的她已經脫髮3年了。中藥和西藥吃了不少,頭髮還是與日俱減。談起脫髮原因,張茜認爲熬夜是主要原因。相較於其他人羣,不少90後過着「可樂泡枸杞,啤酒配黨蔘,熬夜敷面膜」的生活。他們願意消費一些能夠提高生活品質的產品。

一根頭髮25元人民幣

根據阿里健康發佈的《拯救脫髮趣味白皮書》顯示,購買植髮、護髮產品的消費者中,90後以36.1%的佔比,即將超越38.5%佔比的80後,成爲擁有脫髮煩惱的主力軍。

脫髮經濟炙手可熱,一些醫美平臺推出治療脫髮項目。脫髮羣體的共同需求也催生了毛髮保健產業,特別推動了養髮護理、植髮機構、假髮產業等行業的蓬勃發展。

調理、洗護產品效果需要一段時間,而植髮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中國中醫科學院整型外科副主任蔣文傑表示,「來我們這裡治療的主要是80後、90後的患者,我們做過最貴的整頭植髮是36萬元,加上後續的生髮護髮的話,整個花費在50萬元左右。一個毛囊生長1到4根頭髮不等,平均下來一根頭髮在25塊錢左右。」他分析,焦慮失眠、工作壓力,再加上手機用得比較多,是現代年輕人脫髮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