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危機連環爆!環團籲政府加強推動循環包裝容器

綠色和平今(26)偕看守臺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及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於立法院共同召開「臺灣廢棄物過量問題及循環包裝容器產業推動公聽會」。圖/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看守臺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今於立法院召開「臺灣廢棄物過量問題及循環包裝容器產業推動公聽會」,呼籲行政院應主責指導跨部會共擬「循環包裝容器推動計劃」並設置專門預算,加速循環包裝容器成爲臺灣社會淨零、減塑減廢的關鍵解決方案。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政府推動垃圾減量20餘年,但廢棄物不減反增、甚至全臺垃圾山爲患。綠色和平日前調查發現,環境部廢棄物處理預算分配長期呈現「重焚化、輕源頭減量」,每年花費17.7億鼓勵地方興建焚化爐、打包垃圾等,反觀循環杯、禁限用一次性塑膠等源頭減量工作每年卻僅有0.8億,兩者相差達22倍,等同變相鼓勵民衆從源頭無盡製造垃圾、維持焚化爐運轉。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徐聖惠提到,綠色和平去年發佈的「東亞地區循環杯系統與一次性杯系統之全生命週期環境影響比較」報告,臺灣每年消耗40億個飲料杯,若全數替換成循環杯,可減少碳排放5萬878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臺灣街道一整年少了超過24萬輛機車,並省下超過84.5萬立方公尺的水。經濟成本方面,若政府扮演積極角色優化循環杯系統的發展,循環杯有潛力能比一次性杯系統更便宜,估算可進一步替臺灣省下約1.6億的廢棄物處理成本。

荒野保護協會議題專員黃嘉瑩呼籲,應在風景區、森林遊樂區、國家公園等人潮密集的開放空間強制使用循環容器系統,相關調查也指出偏鄉民衆處理垃圾不易,也應增加更多循環包裝產品,供民衆選擇使用。看守臺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則認爲,循環容器應由商家密集場域開始,容器清洗服務所需用地也應跨部會盤點空間。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專案經理曾子郡主張,應比照氣候變遷因應法的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將廢棄物總量管制目標納入「資源促進法」法條中,透過明確的量化目標,帶動各部門轉型。

全臺唯一生產玻璃瓶裝水的華生水資源生技董事長鬍端圓指出,全球塑膠回收率僅9%,顯示塑膠回收速度遠遠不及生產,唯有「重複使用」纔是垃圾減量之根本,同時建議政府提供補助給協助循環容器服務的正逆物流廠商,鼓勵更多業者進入重複使用產業。

循環餐盒服務商Loopick循拾執行長蔡萁聿則說,近年隨着封閉式場域開始導入循環杯,建議政府應提供如:電影院、球場業者相關資源與做法,協助導入循環容器,並規範政府經營或管理的場館與展會禁用一次性用品。

民衆黨立委陳昭姿稱,政府耗盡20年計劃整並「廢棄物清理法」和「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二法,但進度至今仍原地踏步,呼籲政府應建立更具強制性的資源循環對策;民進黨立委林月琴也呼籲政府加緊提出「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國民黨立委陳菁徽也呼籲應制定出循環包裝容器產業發展推動計劃,並配置跨年期的專案預算。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也於會中承諾,源頭減量經費將逐年增加,未來會積極加強法規及跨部會合作,並協助建置相關商業模式、補貼循環產業者及應用科技協助重複使用產業發展。對於循環容器需要跨部會合作,行政院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邱秋瑩則表示,會盡力協助相關跨部會協調促進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