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閘限電”問題頻出 白重恩:應用電價來調整電力分配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姜樊)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夏季峰會今日召開。會上,面對在綠色低碳轉型中市場頻頻出現的“拉閘限電”問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白重恩認爲,應用電價來調整電力分配。

白重恩認爲,在解決拉閘限電問題上,還可以擴大電力生產,而當前擴大電力生產新的能源消納能力還不夠,只能擴大煤電的生產。但煤電的生產建設週期很長,要提前退役成本就會很高。因此最好的可以用電價來調節。

“電價調節就是要讓電價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排放的成本。”白重恩坦言,當前新能源使用效率低,消納能力還明顯不足。這需要對電網進行改造,要建設儲能和調峰能力等。這些成本如果不反映在電力價格中,將無法帶動電網投資的積極性。

白重恩認爲,無論是拉閘限電的問題,還是應對國際的“碳關稅”問題,都要求我國建立相對完整的碳定價的體系,讓電力價格和碳價格有所聯動。而我國二氧化碳排放中超過40%是來自於發電,如果不把電價問題解決好,我國要實現“碳中和”將非常困難。

他指出,如果允許電價隨之調整,收購排放權的成本就可以由電價的調整來對衝,意味着對發電企業總體並不會產生特別大的負面衝擊,但排放很嚴重的發電企業會受到影響,就像現在碳排放交易制度也會對他們產生影響一樣。

“對用電企業來講,當排放權價格上行,電價也會隨之上漲。”白重恩表示,但企業免費獲得了排放權,因此排放權價格上漲意味着出售排放權的收益就上漲,因此可以形成對衝。

白重恩直言,如果我國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各方的收益和成本得到了對衝,影響相對較小。而電力價格漲上去了,出口企業用電支付比較高的價格,在歐盟實施“碳關稅”時,就可跟歐盟價格差比較小,關稅負擔將有所減小。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歐盟已經在討論徵收碳關稅,幾乎可以肯定最終要實施碳關稅。由於我國碳定價相對較低,因此碳關稅可能對中國出口歐盟企業來說負擔較大。

據瞭解,歐盟碳關稅設想是歐盟企業要爲排放每一噸二氧化碳支付100歐元的成本,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最終傳導到用電企業。但中國的企業成本中碳定價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反映。歐盟企業認爲,其中存在的差價對他們形成了不公平的競爭,所以希望要把中間的差價變成它定碳關稅的基準。

編輯 王雨晨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