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電動車充電安全問題頻發 "車電分離"將成常態

近日,兩輪電動車安全問題頻發。集中充電被視爲目前解決小區電動車充電安全隱患的主要方式,但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位於北京市的多個小區發現,充電樁和充電櫃存在佔用情況,充電效率及充電樁使用率較低。

業內人士表示,換電模式是解決兩輪電動車分散充電安全隱患的有效方式之一。隨着“新國標”的出臺,電動自行車電源標準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有利於換電產業發展,兩輪電動車“車電分離”將成爲常態

充電安全隱患多

近日,成都有住戶將電瓶車帶進電梯,電瓶車起火導致電梯內多人受傷。兩輪電動車安全問題備受關注。

據應急管理消防救援局統計,全國每年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約2000起。2020年,上海由電動車引發火災共421起,導致20人死亡,19人受傷。

集中充電成爲目前解決電動兩輪車電池安全的主要方式。

中國證券報記者實地探訪了位於北京西城區的多個核心商務區及住宅區發現,在覈心商務區,例如西單商場、寫字樓附近的公共停車位,充電樁分佈較爲密集,被使用的頻率較高。

以北京市目前分佈較多的百行智充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櫃爲例,每臺充電櫃共設有10個櫃子可供存放電池入櫃充電,通常每個充電網點設有兩臺充電櫃。中國證券報記者觀察,充電櫃基本都處於滿櫃狀態

百行智充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目前在北京共設有1000多臺智能櫃,可爲所有類型的電動自行車提供充電服務,同時備有電動自行車蓄電池自動滅火裝備。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使用充電樁時發現,百行智充需自備充電器,充電櫃最高收費不超過0.5元/小時保管費爲每小時0.5元。當日晚10點至次日早8點不收取保管費,充電時長最長爲8個小時。

每天騎電動車2-3公里前往地鐵站小麗表示:“共享充電樁價格不算貴,但經常搶不到充電位,同時超時收保管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充電成本。”

與商務區情況不同,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多個住宅小區發現,不少充電樁處於被閒置狀態,有些設備出現了嚴重的損毀情況。

某小區居委會負責人張霞(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小區對電瓶車安全事故管理已經形成了相關規定。禁止將電瓶車推進室內或者電梯,同時禁止從室內私接電源充電。違反規定將受到相應的罰款處罰。”

但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小區樓門口以及一樓門店隨處可見從室內接出來的充電排插,排插上接滿了電瓶車的充電線。

居民小李表示:“下班回家充電樁經常都被佔用了,小區又不讓提電瓶回去充,就只能從店面接個排插出來,大家一起充。有時候店裡充不過來,就去旁邊商鋪交點錢充電,一次大概兩塊錢。”

爲了解決充電問題,住在二樓的居民小吳花了210元錢從淘寶上買了一個30米長的長線插排,從自己家陽臺垂下到一樓花園充電。

消防相關人士表示,同時幾臺電動車在一個插線板充電存在很大消防隱患,尤其是現在小區密度較大,人流量多,一旦出現火災或者爆炸,將會造成巨大人員財產損失。使用超長線路充電排插更危險,線路越長電損耗越大,同時由於線路長,電瓶功率大,易產生電路發熱現象,一旦散熱有問題,非常容易引發火災或者漏電事故。對於集中充電樁,根據消防規定也必須配備有滅火裝置,需進行定期消防檢查。

各地強化監管

近年來,隨着兩輪電動車市場需求的增長,其安全性和規範性也引起了城市交通管理部門的重視。

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均已出臺電動自行車相關管理規定,對電動自行車的使用及管理進行規範。

2021年5月1日起,《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禁止電動自行車在樓道充電等行爲。其還明確了相關法律責任,電動自行車在人員密集場所室內區域違規停放、充電的,由消防救援機構對人員密集場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

據瞭解,目前北京市臨時標識電動自行車數量在200萬輛以上。而北京市電動自行車臨牌過渡期將於2021年10月31日到期。此外,從今年5月9日起,北京多條道路全天禁止摩托車行駛。業內人士分析稱,這將驅動外賣行業向電動自行車的轉向。

深圳對醫療衛生、郵政、公共設施搶修等六類民生行業電動自行車全面加強了監管。自2020年3月起,深圳交警要求全市採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車牌,實現人車關聯和監管,並要求車輛備案必須由企業申請完成,騎手個人無法進行申請。

業內人士表示,北京明確規定到2021年11月1日,所有電動自行車上牌時應是48V,有助於電池型號的統一。目前各城市換電電池的選擇相對穩定,禁止樓道充電,這將有利於換電產業的發展。

“車電分離”或成常態

近年來,使用輕便、價格便宜的電動兩輪車成爲城市“最後一公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電動自行車年銷量超過3000萬輛,社會保有量接近3億輛。2019年,以鋰電電動自行車爲代表的高端產品佔電動自行車總產量的比例爲13.8%,年產量近500萬輛,產量再創新高。

2019年4月15日,電動自行車新國家標準GB17761-2018《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正式實施,電動自行車的鋰電化浪潮加速到來,預計2021年鋰電池在兩輪電動車領域的滲透率將超過40%。

同時,外賣、快遞、跑腿等行業對鋰電池的需求呈現井噴的狀態,輕便小巧且擁有長續航里程的鋰電池成爲B端運營用戶的標配。

隨着兩輪電動車行業的發展,配套換電服務也吸引了一批公司入局鐵塔換電、e換電、哈嘍換電等換電品牌涌現,在全國各地鋪設換電櫃,開展換電服務,已累計服務數百萬的B端用戶和C端用戶。

鐵塔能源深圳經營部總經理林金河表示,換電是國家的一項重要新基建,是一個產業+互聯網的行業,非常重資產、重運營、重客戶體驗。換電模式將使得兩輪電動車的“車電分離”成爲常態,換電運營商和電動自行車生產商的深度合作將成爲常態。

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換電服務在外賣、快遞、跑腿等B端市場的滲透率將超過50%,爲800萬-1000萬B端客戶提供換電服務;在C端市場的滲透率將超過10%,爲3000萬以上的C端用戶提供換電服務。2025年,B端+C端換電服務的年交易額將達到400億元-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