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支鋼積墨山水畫 臺灣首展
來支鋼首次在臺舉辦積墨山水畫展,巨幅作品《藝.道》長1134公分。(羲之堂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來支鋼以積墨法畫云爲其創新,圖爲其作品《梨花帶雨》。(羲之堂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大陸當代積墨山水畫藝術家來支鋼,作爲李可染第二代傳人,首次在臺推出的積墨山水畫展備受矚目,除了他師承賈又福,並曾進入「李小可藝術工作室」研修的李氏山水基因,來支鋼受肯定的還在於他的苦學以及具創造性的個性表現。
李可染的公子李小可曾表示:「來支鋼在繼承李家山水的博大、雄渾、深邃的基礎上,追求畫面量感、體現了時代感,使畫面具有單純美。」在當代山水的技法上探索出自己的特色,大陸藝評家陳傳席也指出,對畫家而言,畫中有十個優點也比不上一個特點,來支鋼的大氣磅礴便是特點,他筆下既有氣勢,又有厚度的雲,更是堪稱古今一流。李小可則指出其作品的風格來自「他對水墨近乎偏執的愛,和他畫畫的那股狠勁兒。」
來支鋼的老師賈又福也曾說:「看來支鋼的作品,有一種爆發力,畫面特有的張力和震撼力」稱其腕底煙雲有萬里齊雲之勢,「所謂『浴天地之道,發自然精魂』。只有對紙性、筆性、墨性的感悟和訓練達到了心手相應、恰到好處的高度,纔會畫出出神入化、有震撼力的巨幅作品。」
本身亦是水墨藝術家的前臺藝大校長、史博館館長黃光男,對來支鋼的「道法自然」尤其讚賞,指其所應用技法,是肇造自然的節奏與規律,他認爲來支鋼的作品簡單卻又深邃,是抓住了所表現事物的本質。「筆墨與功夫一樣是看不見的東西,裡面融入了畫家的苦功和智慧」
來支鋼則自言,立身當今浮躁的畫壇,「我覺得應該先黑下去,踏踏實實用功,以畫言志,以筆抒懷」,自己對積墨情有獨鍾,因爲「只有積墨最能表達我的世界觀,世上的東西,難度愈大,愈能激發人的創造性,就像我畫的積墨,愈是黑,愈是亮。」
來支鋼也表示積墨最有趣的地方是「犯錯」,犯的錯愈多,留在紙上的痕跡就愈豐富,「錯」得多,才能表現出山體岩石的殘缺美、錯落感,使畫面渾厚、深邃與博大。且在傳統繪畫基礎上思考當代中國精神,他認爲積墨的體積感、結構感、空間層次感最適合表達中國山水,展現水墨山水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