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沖垮民進黨的龍王廟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遠見》民調指出,行政院長蘇貞昌的不滿意度45.1%,高於滿意度44.3%;總統蔡英文滿意度仍有54.6%,遠高於不滿意的36.1%。箇中原因不難理解,即蘇貞昌在立法院萊豬攻防中多站在第一線、作爲蔡英文的擋火牆和國民黨對戰,予人有政治攻防重於與民衆溝通之感;之前又發生三倍券買童書疑似報統編及前發言人牛肉麪風暴危機處理不佳等負面事件累積所致。然而蔡、蘇的民調數字隨着萊豬於元旦來襲後勢必有變化,若幾個變數無法掌握,對二人及民進黨2022年選情都不容樂觀。
首先,萊豬入關後,政府相關管理機制及配套作爲是否完善,是第一個觀察點。政府雖祭出赴美查廠、逐批檢驗等五大措施,但對在野黨不斷呼籲標示肉品有無含萊劑的要求,官員及執政黨立委多指多此一舉、污名化、不能歧視,甚至稱可能造成貿易報復,就是不願標示;但是以消費者的消費行爲來說,最簡單的辨識方法就是標上有無萊劑,一看即明,無怪乎許多縣市地方自治條例規範瘦肉精零檢出以貼近民意,更凸顯中央與民意的疏遠。
特別是民衆多認爲就算政府祭出相關管理措施,但一般基層消費,如夜市攤販的豬肉製品或是一般加工食品,到底有無含萊劑,消費者仍無從得知,要如何稽查,政府似也沒交代清楚;就算臺灣豬標章有嚴格申請、認證等流程,然立委卻質疑混外國豬的店家仍可貼臺灣豬標章,要民衆安心消費恐有懸念。若政府無法讓民衆安心消費,民怨累積沖垮民進黨的龍王廟,並非不可能。
其次,國民黨反制萊豬的配套操作已愈來愈多元,民調支持度和民進黨拉近,若接下來罷免挺萊豬民代的策略奏效,食安公投連署又多所斬獲,讓議題持續延燒至8月投票的話,國、民兩黨權力消長的可能勢必明顯。
畢竟萊豬議題是攸關民衆健康的核心利益,國民黨聚焦這「民生」議題猛攻,不只可鞏固基本盤、進取中間選民,更能建構2022年選舉主軸,迫使民進黨被動因應,當然有利基;特別是當國民黨猛攻,政府又在萊豬管理作爲上有所疏失的話,或許不是換閣揆便能止跌,恐怕連小英都得相當程度損及威信。
再來是萊豬進口到底能否換得國際地位或與美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BTA)。若是美國有積極迴應,萊豬民怨當可獲控制,但BTA若是虛無縹緲無法落實,則民怨勢必產生共伴效應;畢竟美方瞭解蔡政府沒有籌碼,無法像馬政府般的「親美和陸」左右逢源,而對美依賴深的時候,權力槓桿當然向美傾斜,要不要給臺灣想要的資源,只能期待美國的善意。特別是當蔡政府在美選時明顯押寶川普,拜登新政府會如何看待臺美關係,更有懸念。
最後是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的變數。民進黨對此的盤算如萊豬進口的邏輯相同,亦即若某程度開放核食,來換取日本協助我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此考量雖無可厚非,但在我方選項少、日本籌碼在手的情況下,日方當然更可能掛勾其他議題來向我要求更多利益,再緩步略施小惠,當無法一步到位滿足我方期待時,民衆會否有耐心聽民進黨解釋,恐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