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提案漲公糧收購價 農業部反對:推新獎勵「幹谷3年提高3元」

▲陳駿季表示,漲公糧不是最佳解方,農業部將推出新策略來提高農民收入。(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國民黨團日前提案,將國內公糧收購價格由每公斤26元調漲爲34元,引發前農業部長陳吉仲批評。農業部今(11日)表示,漲公糧不是最佳解方,生產成本將因公糧收購價格提高後隨之調漲,農民收益反而會被稀釋,爲確保農民收益,已規劃2期不種稻轉作獎勵及「1集、2轉、3加3」策略,新措施每年支出約20到21億元,預計3年內讓幹谷每公斤收益價格再拉高3元。

目前國內公糧收購價格每公斤26元,已有13年沒調漲。國民黨團日前提案逕付二讀,將國內公糧收購價格由每公斤26元調漲爲34元,但農業部之前已經反應,調整公糧收購價格,恐怕會讓稻作面積提高反而不會增加稻農收入,打擊稻農更大。且國內生產稻穀,販售市面不繳公糧數量約佔7成,針對不繳公糧而習慣將稻穀販售到市場或契作稻農,反而容易因爲公糧價格提高,帶動生產成本調漲而導致農民收入降低。

面對可能衝擊,農業部今天召開記者會,由部長陳駿季親自說明因應政策。陳駿季首先說明,國內稻米因生產供過於求,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導致食米消費量下降,但重要雜糧作物自給率卻偏低,近年透過積極調整農糧產業結構,鼓勵轉(契)作具競爭力或進口替代作物,除確保糧食安全,並有效紓緩稻米生產過剩問題。

陳駿季強調,「漲公糧不是最佳解方」,他並舉例說明,若公糧價格每公斤收購價漲8元,看似農民繳公糧後每公頃增加4.8萬收益,但實際上民間收購米價將會崩盤,也會導致農業部每年收購公糧花費從80幾億元預算,大幅提高爲194.6億元,每年將增加113億元支出。

爲解決上述困境,農業部提出「1集、2轉、3加3」策略。陳駿季表示,包括透過政策引導農民種優質特色稻米,鼓勵農民加入集團產區,因爲集團產區收購價更高,若公糧農民加入集團產區,加碼獎勵金每公頃1萬元;農民若是栽種優質品種,每公頃獎勵金將提高到1.3萬元。農業部也將祭出強化國內外通路鏈結、拓產外銷獎勵金每公噸2元,希望讓優質品種的種植比例,在3年內提高到6成。

此外,農業部在「3加3」策略部分,將提高水稻收入保險優質加強型目標價格,增加對種植優質稻米的農民收益保障,促進稻米產業升級提升消費拉力,開發多元米糧加工品,加強米糧加工品外銷等,並降低市場存糧,引導糧商提高收購價格購買所需自營糧,確保農民收益。

陳駿季強調,透過上述措施,農業部每年只需要支出約20到21億元經費,預計3年內讓幹谷每公斤收益價格再拉高3元,比起每年要支出100多億元,才能提高公糧價8元,等於只要2成經費,就能實質提高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