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應記取陳定南敗選經驗

鄧哲偉

2014年底即將舉行六都地方市長選舉,各項的提名作業正在展開。然而目前浮出檯面人選,包括國民黨臺中市參選人胡志強民進黨新北市長的提名人游錫堃,值得我們來探討。一位是當了3屆的臺中市長要拚第4屆,另一位則是當了2屆的宜蘭縣長,要換個選區選。然而歷史經驗,回鍋的縣市長要再勝選的機率目前仍是0,胡志強雖非回鍋,但13年的持續執政,臺中人戲稱萬年執政,身上包袱恐比回鍋還要大,藍綠陣營應該要記取2005年陳定南敗選的經驗。

陳定南當過8年的宜蘭縣長,政績卓越,然而2005年的回鍋再參選,最終卻得到敗選的結果。試問國民黨的胡志強及民進黨的游錫堃,在位期間其施政滿意度有超過陳定南嗎?陳定南都輸了,胡志強及游錫堃要如何贏?當初陳定南參加黨內初選,採用民調方式新人肯定贏不過他,但贏得黨內初選卻不代表就會贏得縣市長選舉。如果當時宜蘭縣長人選,民進黨是提名新人,或許最後的結果就會豬羊變色。還記得2010年五都選舉,原本回鍋的老縣長陳唐山執意要參選臺南市長,後來轉而支持賴清德,如果當時是陳唐山堅持參選,或許其結果又有所不同。

回鍋參選縣市長的敗選鐵律證明人民喜新厭舊的投票所好大於政績的保證。不管是回鍋參選的老縣長或是萬年執政的老市長,要喚醒選民回憶記得之前的好,又要保證有美好的未來,就像賣蛋塔一樣,一邊告訴民衆過去蛋塔是多麼的暢銷,一邊又告訴民衆品質保證未來一樣好吃,但民衆會再想買蛋塔嗎?產品生命週期政治明星當然也有生命週期,如果在縣市長職位週期已經到了衰退期,不管過去在怎樣輝煌,都難以獲得人民的喜好。

提名策略是要參考歷史的,不能到了敗選再檢討。民心求新求變,採取民調的方式來決定人選,永遠是政治明星的天下,但卻不代表能贏得票房,就像電話訪問題目問蛋塔好吃嗎?你會說好吃,但事實上你卻不會去買一樣。回鍋選舉及萬年執政都會對世代交替造成打擊,也對長期在地方耕耘的新人不公平

陳定南在當時是全國知名度人物,無論在行政效率人格特質、均是政治界模範生,當時執政的民進黨,還傾府院黨所有資源全力輔選,最後仍是敗選。這寶貴的經驗值得藍綠作爲歷史的借鏡

作者鄧哲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