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憂不利美臺實質突破 蔡政府陷自嗨

臺美官員互訪限制放寬,美國官員將能到位於華盛頓特區內的雙橡園訪問。(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國務院9日發佈最新對臺交往準則,允許美國官員在聯邦機構接待臺灣官員、前往駐美代表處與我官員會晤。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認爲,新的準則反而讓本來是「規則」的東西都變成「明規則」,將來要實質突破恐怕更難,民進黨政府綠媒又在大內宣,「自嗨真的沒必要」。

陳以信指出,新準則雖鼓勵美臺高階官員互訪,但我國六長還是不能訪問華府,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長不會訪臺,因此實際上可做的,除美國外交官可到我國外館外,過去曾有實質突破。

陳以信也提到,新準則中強調「非官方關係」,清楚規定國旗不能拿出來、國慶酒會不能參加、一中政策不能改變,這些原本只是「潛規則」而已,未來卻都變成「明規則」,想要再實質突破會變成更加困難。

陳以信認爲,拜登政府川普政府對臺政策終究不一樣,蔡政府一直想要宣傳規拜隨,放大美國對臺新規,說到底是不肯認清政治現實。拜登與川普對臺政策最大差異,就是拜登雖然支持臺灣,但不願意像川普打臺灣牌,不願意讓美中關係介入過多臺灣因素,怕會反而對華府造成牽制。

陳以信說,現在拜登不像川普把臺灣當籌碼,民進黨反而開始心慌,拚命證明臺灣還是籌碼,持續宣傳美國希望聯臺製中,親美親到失衡,親美親到犧牲兩岸關係來推臺美關係,搞得中臺三方關係失衡,最後就是臺灣失去對外自主性,變成美國說什麼臺灣都說好。

陳以信批評,蔡英文的對美政策不是對美政策,而是「聽美政策」;蔡英文的兩岸關係,不是跨越臺海的兩岸關係,而是跨越太平洋的兩岸關係,所能滿足的,只有蔡英文個人利益及民進黨的選舉利益,但不符臺灣利益,也不符美國利益,不僅會讓美中臺三輸,更會爲臺灣未來帶來災難性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