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寧利》演很真變演很大的演習

英文總統前往慰勉陸戰隊。(總統府提供)

7月3日陸戰隊99旅在左營桃子海灘實施「109年聯合登陸作戰訓練」,在8點40分由99旅步2營步6連所編成突擊連搭乘8艘突擊艇,依計劃於桃子園海灘實施「向岸突擊登陸」訓練課目,結果發生兩艘突擊艇於岸邊激浪區翻覆,很遺憾2戰士殉職,謹表哀思。

個人幹過海軍所有的兩棲艦,包括當年專門幹「無遠弗屆,有運必達」任務天山軍艦,也是登陸時近灘海域的所有舟艇活動專門主控制艦。首先,我要說的是,這種激浪過大是可以避免的,在登陸前應該連續做3次激浪報告,這是由前一夜潛伏在灘頭水中爆破隊資深士官擔任,主控制艦於清晨收到第3次報告後,提出照計劃執行或是中止執行改爲備用計劃。

近灘處水下的礙航障礙礁石都已在先遣作戰時由爆破隊爆破清除,不及清除的亦應設置標誌。爆破隊還要在艦岸運動時擔任隨護的救難任務,顯然這一部分遭到省略,但這不能怪海軍,因爲爆破隊已不存在了。在一次次的精簡中,海軍因專業單位太多,各有不可替代性,幾乎是哀鳴地請求「以功能導向」,卻屢遭悍拒,遂採等比例手指方式裁減。

海軍被迫把所有需要游泳潛水的編在一塊,一個標準的現代「雞兔同籠」於是誕生。爆破隊被編進陸戰隊的兩棲偵搜連,於是打破了爆破隊負責高潮線以下的水下任務,與偵搜連負責高潮線以上的陸地防衛設施分野。通常他們在執行任務時,爆破隊幾乎是冒着敵人炮火而明着幹,因此要用快速的偵爆艇拖着膠舟快進、快出,並快速地放下拾回,但是偵查連只能暗着幹,用潛艦乾溼放,或用水下無人載具載運,或是以跳傘潛入,絕對沒有明着乾的。

那麼我要問,這一次裝滿武裝步兵的7艘膠舟排成隊,堂而皇之地向灘岸接近,有這種明目張膽的突擊嗎?

有人質疑國軍首要任務是防衛臺灣,爲什麼陸戰隊在操演「聯合登陸作戰」,要登陸去哪裡?真是大哉問。在作戰上純守勢的防禦絕對是時間長短而已的必敗。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積極防禦」,也就是防禦裡蘊藏着攻勢二戰期間英軍對德據歐陸發起大小數十次突擊作戰,迫使德軍疲於奔命。只要我們有此準備,敵人就要處處設防。

有人稱,「我們軍隊的訓練長期以來大多是爲了表演需求」,這是不懂軍事外行看法,任何兵力能否執行作戰任務完全要看他的戰備訓練等級,因此部隊長必須盡全力提前完成個人基礎、組合,再進一步到與其他兵力的協同訓練,都合格之後才能執行任務,跟表演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每年最大場表演就是漢光演習」是沒錯,這是因爲總統要親校,所以漢光演習變成了大秀場。各軍種爲了減少演習次數,就乾脆將應該1年作4次訓練的統統合併爲1次,這嚴重影響了訓練的效果,有很高比例的軍官對作戰完全陌生,不夠格拔擢,其原因也在此。就整個國軍而言,這種作大秀的做法絕對值得檢討。

作者爲海軍退役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