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文化差異 臺積電恐踩政治地雷

臺積電在美國鳳凰城的新廠111年12月6日舉行移機典禮,廠房建築上高掛美國國旗、亞利桑那州旗和「美國製造」標語。(中央社)

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一期量產時點延期1年,說法是熟練安裝工人不足,立刻遭到亞利桑那建築工會會長巴特勒反嗆,佐證過去大家憂慮的臺美勞工文化差異確實存在。一位半導體產業分析師直言當地反彈臺勞搶工作壓薪水「意料中的事」,甚至質疑臺積電後續2026年的二期廠能否如期,都要打問號。

不過更令他擔心的是,勞工是政治人物軟肋,這將成爲臺積電美國設廠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不管是建廠或未來量產營運,都踩在這個地雷上。

產業分析師表示,臺灣與美國工程師文化「差異很大」,坦白說臺積電今天之所以這麼成功,很大一部分是靠臺灣人的「奴性」,也就是耐操、好用、拚第一。尤其臺積電素以「爆肝」著稱,工作12到13小時,時有所聞,反之美國勞工與工程師絕不可能這樣幹。

他說跨國商業行爲,必須考量兩邊工作文化差異,像德國勞工意識最強,美國也不遑多讓。當年明基併購德國西門子手機部門失敗,勞工文化差異就是原因之一。

這位分析師所指的併購案,就是2005年,喧騰一時的明基電通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當時明基藉此躋身全球第四大手機品牌。未料1年後,董事長李焜耀在臺北悲痛宣佈不再投資,爲此付出350億臺幣學費代價。

這樁併購案,雖然有明基事前評估不足因素,但臺德雙方研發團隊出現對立衝突,東西方文化差異過大,更是功虧一簣原因。

面對美國當地反彈聲浪,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認爲,有這樣聲音「是好的」,至少是一種對話。不過美國當地擔心臺積電員工過去搶工作、減薪,這都是不瞭解實情,他觀察臺積電調派臺籍員工過去,主要是解決亞利桑那廠問題,不是長期的。

雖然亞利桑那廠一期遲早完工大家無異議,可是對接下來預定2026年完成的二期3奈米廠,因着兩邊勞工文化差異大,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就打上問號。

這位分析師直說,美國廠不賺錢已是可預料的事,最近臺積電宣佈高雄廠從成熟製程28奈米改爲2奈米先進製程,多少也透露着美國廠不順端倪。「如第一期虧錢,你覺得臺積電還有那麼笨繼續投入二期嗎?」但問題是在美國政府強大壓力下,臺積電能否有自主選擇權,特別是又碰上敏感的勞工問題,即如果美國政治人物不挺,那麼臺積電能說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