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敗血症險送命 原來是陳年腎結石釀禍

醫師提醒,民衆若發現有腰痛、頻尿、尿急或血尿等情形應及早就醫。(摘自PhotoAC/張志康基隆傳真)

部立基隆醫院泌尿科醫師林柏翰(左)提醒,有腎結石病史的民衆,應該每半年追蹤一次。右爲部基副院長陳韋達。(張志康攝)

透過輸尿管鏡發現,老翁兩側輸尿管都被腎結石緊緊卡住,才導致嚴重感染,引發敗血症。(翻攝照片/張志康基隆傳真)

近期有一名65歲的老翁因爲發高燒被送到部立基隆醫院急診室,醫師接診時發現,老翁已經出現敗血性休克,經急救後好不容易救回。待老翁的情況穩定後,才赫然發現老翁的症狀的起因,竟是被他忽略了十二、三年之久的陳年腎結石。

對很多人來說,總覺得進出醫院不是什麼好事,因此,只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纔會去看醫生,待症狀獲得改善,有時候是因爲工作忙,又或是因爲覺得麻煩,就將身體的狀況拋諸腦後,這名老翁的狀況正是如此。

進了急診室的老翁,經基隆醫院泌尿科醫師林柏翰檢查後發現血壓偏低,經給予升壓藥後,敗血性休克的症狀得以緩解。

林柏翰接着爲老翁安排電腦斷層掃描(CT)檢查,發現老翁的兩邊腎臟皆有積水,而且都被結石塞住了。左側的結石約1.8公分,卡在下段輸尿管;右側的石頭約2.3公分,卡在上段輸尿管,經緊急放置經皮腎臟引流管後,將老翁送進加護病房繼續觀察。

然而,林柏翰卻表示,其實老翁早在十二、三年前,就已經發現有腎結石卡在輸尿管裡了。只是後來在回家吃藥後,不痛了,也就這麼拖了十餘年,沒想到,日前卻因感染導致敗血症,甚至出現敗血性休克,險些送命。

待老翁因感染引起的敗血症穩定後,林柏翰便着手爲老翁進行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手術。隨着輸尿管鏡送至患部,赫然發現原本應該細如面線的左側輸尿管,因爲陳年的腎結石卡住、感染,已經腫脹得跟原子筆管一樣粗。而右側的輸尿管更誇張,整顆結石不僅紮實地嵌在輸尿管壁上,還被增生的息肉包覆住。

林柏翰好不容易將卡在輸尿管上的結石打碎,才徹底解決了導致老翁感染的根本問題,術後經過兩天的觀察,老翁的敗血症指數(PCT)和其他抽血指數均已恢復至正常值,順利出院返家休養。

林伯翰在診療過程中才知道,原來老翁早在12、3年前便因爲腰痛就醫,當時便已經查出右側的輸尿管有結石,從當時的X光片可以看出,當時的結石大小就已經是2.3公分左右的規模了,但當時還是中年人的老翁,後來自覺不痛了,就沒有再積極回診。

林伯翰說,大多數的腎結石其實平常不會有任何症狀或是不適,通常都是因爲結石卡在輸尿管裡,纔會造成病患疼痛或不適。且如果結石長期卡在輸尿管裡,只要不滑動,也不會疼痛,但不痛,並不代表問題不存在。

就以老翁的案例來說,老翁若不是因爲左側的輸尿管也被結石堵住,並且引發嚴重的感染送醫急救,他也不會有太多疼痛或不適等症狀。但輸尿管長期堵塞會導致感染,細菌會跑到血液中引發敗血症,或是腎臟可能因此慢慢萎縮掉。

至於腎結石的起因,他表示腎結石多半是因爲攝取了太多動物性脂肪或是鹽分造成,民衆只要多喝水、確保飲食清淡,就可以有效預防。林柏翰強調,民衆若發現有腰痛、頻尿、尿急或血尿等情形應及早就醫,有腎結石病史的民衆,即使沒有任何疼痛或不適,也應該每半年追蹤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