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進一步促進縣城消費“崛起”

來源:環球時報

龍年春節假期結束至今,網上熱傳着的不少回鄉見聞都提到了縣城消費“升級”“崛起”甚至“與一線城市實現消費平權”現象。縣域經濟本身就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縣城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近些年來,縣城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在提振消費或消費升級方面表現尤爲突出。

大城市發展的“擴散”和“滲漏”效應正在引發資本和人才更多地流向縣城。如今,很多通常在一線城市密集佈局的品牌和產品開始在縣城層面涌現甚至普及。同時,人才迴流也在成爲一種趨勢,不少高學歷人才返鄉就業創業,投身縣城經濟社會發展。這個羣體的壯大不僅改善了縣城人才結構,也拉昇了當地消費需求。除此以外,相對較低的房價和生活成本也使縣城居民的消費能力有所提升。正因如此,當下的縣城消費升級不再只是源於“兜裡有錢但人數有限”的“小鎮貴婦”,而被認爲是一種更加普遍的現象。

當然,同時也要看到,縣城消費潛力還遠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與大城市相比,縣城仍是我國消費的一片“窪地”。一方面,消費規模整體偏小。受平均收入水平不高和縣域經濟規模普遍不大的制約,縣城消費在全國社會總消費中佔比依然偏低。不少縣城的消費質量也有待提升,消費環境需要改善。另一方面,不少縣城的消費基礎設施不夠健全,比如物流方面還存在“最後一公里”障礙等。

爲了進一步激發縣城消費活力,近幾年來,政府部門出臺了多份支持和鼓勵性的政策文件。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專門提及建立完善縣域統籌,以縣城爲中心、鄉鎮爲重點、村爲基礎的縣域商業體系。當年5月,中辦國辦又聯合出臺《關於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完善消費基礎設施,改善縣城消費環境。筆者認爲,要進一步加快促進縣城消費並使其在擴內需、促民生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還需在此基礎上做好其他一些工作:

首先,要加快構建有利於擴大內需的縣城消費格局。充分發揮縣城作爲城市與鄉村關鍵節點的作用,儘快形成和不斷鞏固以縣城爲中心、以城帶鄉的新消費格局,推動縣城消費規模等方面的全面升級。

其次,要高度重視縣城消費環境的升級改造。消費環境會極大地影響消費體驗,爲此要做好消費商圈的分佈規劃,改造提升百貨商場、大型賣場、特色商業街等,發展新型消費集聚區;完善消費服務中心、公共交通站點、智能引導系統、安全保障設施;另外還要完善遊客服務中心、旅遊道路、旅遊廁所等其他配套設施。

再次,要進一步完善縣城網絡消費基礎設施。除了要重視實體消費網點建設,還要把促進網絡消費、打通相關堵點作爲重要工作來抓。考慮到縣城是我國城鄉結合的重要節點,必須進一步擴大網絡覆蓋範圍,暢通城鄉物流渠道,注重培養直播人才,配置電子商務硬件設施及軟件系統,增加電商服務網點,推動特色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有效激發城鄉消費活力。

最後,要真正將大力發展城鄉經濟作爲擴大消費的基本點。城鄉經濟發展是提高縣城居民收入、進而擴大縣城消費的基礎和關鍵。要堅持發展是當前及未來縣城經濟的第一要務,採取多種措施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努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擴散效應,推動周邊地區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只有如此,縣城消費潛力才能更大程度地被挖掘出來,縣城消費的基礎也將更加強勁穩固。(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