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辭世 林佳龍:精神永存

已故前總統李登輝與交通部長林佳龍合影。(交通部提供)

前總統李登輝今晚辭世,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李登輝是時代的精神,哲人日遠,精神永存。我們將繼續思索您探詢一生的課題,與臺灣社會繼續替您前行。

林佳龍晚間表示,回想過去三十年來與李登輝互動的種種,那是一段「從反抗者,到研究者,再到追隨者」的演變過程,至今仍然印象深刻,歷歷在目。

他說,當年野百合學運,自己在中正紀念堂,爲臺灣的民主與自由,反抗國民黨專制獨裁,當時李是總統、國民黨主席,雖然角色對立,但對臺灣的未來有了交集,這是人生第一次與李的交會,身分是反抗者。

接着,赴美國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比較研究臺灣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李登輝成爲研究對象。畢業前後,一次有幸到總統官邸向李深度訪談;原本只安排一小時,竟一發不可收拾,暢談六小時直到深夜還欲罷不能。當時爲了促成暢談,決定不錄音也沒有做筆記,逼自己強記在腦海中,事後用了十二個小時才還原當日交談的內容。此時身分是研究者。

爾後被李邀請加入他的國安幕僚團隊,在時任總統府國策顧問曾永賢和國安會諮詢委員張榮豐的總統府310辦公室中,參與研提大陸政策和兩岸關係的策略與危機處理,當時經歷過特殊兩國論、美中臺關係角力、921大地震與2000年的政權轉移。即使首次政黨輪替,仍經常向他請益;在持續互動的過程中,從城市治理到國家大政,親身實踐「李登輝學」,這時的身分是追隨者。

林佳龍說,李留下「作爲一個臺灣人是什麼意義?」這個課題,引領我們繼續思考:生爲臺灣人的悲哀與幸福;願李前總統安息主內,您已經化爲時代精神與所有臺灣人同在,將繼續思索您探詢一生的課題,與臺灣社會繼續替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