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進補有禁忌! 各年齡層、體質補法不一樣 醫籲這些時期忌溫補

立冬進補有禁忌! 各年齡層、體質補法不一樣,醫籲這些時期忌溫補。(示意圖/達志影像)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楊文傑表示,長輩和年輕人看似症狀相同,但藥補卻不盡相同。(臺北榮總新竹分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新竹縣27歲陳小姐牽着80歲阿婆到臺北榮總新竹分院求診,稱「晚上睡覺手腳都好冰!想煮點補品給阿婆吃,我可不可以一起吃?」傳統醫學科醫師楊文傑指出「補」分爲「溫補」、「平補」、「涼補」,長輩和年輕人看似症狀相同,但藥補卻不盡相同。

楊文傑說,立冬食補多樣多元,從「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當歸鴨」、「十全大補」、「肉骨茶」到客家人擅長的「雞酒」,皆屬於「溫補」。而「四神湯」則屬於平補。

溫補藥材多以「當歸」、「黃耆」、「紅棗」、「枸杞」爲基底,加上「川芎」、「人蔘」、「肉桂」來活血行氣,促進血液循環。體質虛寒的人適合溫補,若不確定自己體質,則可採平補。

在當歸、黃耆、紅棗、枸杞的基礎下,加上容易吸收且少負擔的山藥、空心菜、紅蘿蔔、花椰菜、蓮子、當季蔬菜、雞肉、魚肉爲食材。素食者可選擇秀珍菇、杏鮑菇爲主食。

「補」有什麼禁忌呢?楊文傑舉像案例80歲的阿婆有心血管疾病、痛風、腎臟病不建議溫補和高鈉湯頭;27歲陳小姐常熬夜、口破、便秘,則避免溫補改採平補。

此外,子宮肌瘤、感冒、月經期間不溫補,孕婦及產婦不適合用酒提味,服用抗凝血劑者減少姜蒜和人蔘的攝取。

楊文傑提醒,雖然立冬溫補暫時補解決手腳冰冷問題,但適量曬太陽、運動、少冰飲、早晚注意保暖更是常保健康之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