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趨向生活化高分鑑別度低 教師團體認難度適中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教師羣解析今年分科測驗歷史科題目。(全中教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今年分科測驗歷史科考了電影《周處除三害》及許多宗教相關試題,趨向生活化。全國教師會表示,歷史科試題難易適中,預估分數可能較去年相似;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則認爲,歷史科試題偏重物質文明發展史,政治史大幅減少,整體難度中等,但需靈活應答,高分羣鑑別度低。

全教會表示,今年曆史科試題呈現「新瓶裝舊酒」的狀況,知識重點在考古題中可以發現,且多爲與經濟、生活相關的議題。東亞史側重人羣移動與文化互動交流,並擴及南亞地區。

全教會說,今年曆史科宗教相關試題大增,如第 10、11、23、38-40題,提及印度佛教、耶穌會、民間信仰等;選修歷史題型比重明顯增加:如運輸(第13題)、能源(第19題)、性別(第14題的旗袍、34題提及家庭電器)皆有入題。

全教會指出,原住民族仍是此次歷史科出題重點,如:第25-26(日治時期理蕃政策)、31題(檳榔習俗);時事題爲第31題,提及《周處除三害》這部電影的歷史原型;第41-43題之餐桌禮儀可能有融入技術型高中歷史飲食文化的世界之課綱概念。

今年曆史科也有許多探究與時就考題,如第12題(應用史學方法之概念迴歸考古的證據),及第21題(如何一句話看懂一本書),學生皆須具備應用史學方法相關概念方能答題。

全中教認爲,今年曆史科試題具有素養取向,特別重視物質文明發展的歷史。茶、咖啡等常考的物質發展之外,今年還多了以往少見的蝗災、旗袍、捕鯨業、檳榔、家用電器、餐桌禮儀等都入題,考時代發展脈絡。

全中教指出,今年曆史科國際時事題不明顯(38-40題印度改名議題),多題以戰爭爲背景來考當時人的際遇,突顯課綱以人民角度出發的歷史觀點。

全中教指出,今年曆史科第17題選項有瑕疵,1830年代西德這國家並不存在,會引起學生困惑;第18題考國人野人的概念,並非是現行課綱的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