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批收出養環節不佳 促建溝通機制

臺北市男童剴剴遭虐受害案件,凸顯臺灣收出養制度問題,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昨天表示,衛福部對於八家出養機構最後一次評鑑是在民國一○七年,兒福聯盟能提供出養服務,是來自衛福部核發的許可,衛福部身爲兒福聯盟的主管機關,必須負起責任。

民進黨多位立委昨天也質疑收出養環節不佳,要求衛福部建立溝通機制、安置資源擴充,完善監督收出養組織運作制度。

徐巧芯質詢提問,出養機構評鑑不是每三年一次嗎?爲什麼最後一次評鑑是在民國一○七年?若能按照時間評鑑,是否可以避免這樣的狀況?衛福部長薛瑞元答稱「疫情緣故」;她追問,評鑑需要多久時間完成,薛表示,八家出養機構評鑑需六個月時間。

徐巧芯質疑,從現在回推六個月,試問哪來的疫情?若疫情結束後立即啓動,按規定三年做一次評鑑,早在事件發生之前就做出評鑑,如有缺失,以已找到問題;如此看來,責任大部分在衛福部,不要總把問題推給地方,中央應制定整體政策,讓地方執行時有所依循。

徐巧芯表示,新北市委託兒福聯盟出養的十二次訪視、臺北市社會局針對保母每年最多四次訪視,每年最多會有十六次訪視,但十二次跟四次之間彼此不互通。兒福聯盟曾訪視過一次被拒絕,後來臺北市社會局訪視時,被以疫情爲由延期,若雙方能在衛福部框架之下互通,相信可以提早發現異狀,避免悲劇發生。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昨以自身經驗分享表示,廿四小時全日託保母和機構中廿四小時的保母所需能力不同,受安置的孩童有可能出身高風險家庭、會有較多的分離焦慮,照顧保母需要有更多相應能力,機構對於一般社會局核發證照的保母,應採更高的標準,建議在契約中要求保母撰寫孩子生活日常,增加照顧細緻度,並汰除不適任的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