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物價水準恐難降 你我荷包再縮水
▲ 通膨夢魘揮之不去,高物價恐成常態。(圖/CFP)
●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近年通膨夢魘似乎揮之不去,久而久之,高物價恐成常態。主計總處甫公佈的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爲2.24%,不僅創近4個月新高,也是4月CPI降至1.94%後,連續2個月突破2%的通膨警戒值(如表1所列),上半年CPI平均年增2.2%。接下來7、8月有傳統的中元普渡、颱風季,物價通常較平月爲高,極可能再升破2%,全年度CPI年增大於2%應成定局。凡事必有因,無風不起浪。究竟,物價爲何居高不下,未來是否持續升溫,頗值討論與關注及因應。
物價指數如何算 抽絲剝繭探究竟
欲瞭解事情緣由,須明白其本質及變化,臺灣地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估算採計368項商品與服務,並劃分成七大類別。主計總處將基期年(2021 年)的指數定爲 100,自2023年1月起的類別與權數分別爲:食物(25.4%)、衣着(5.3%)、居住(24.2%)、交通及通訊(14.4%)、醫藥保健(4.8%)、教養娛樂(12.9%)及雜項(13.0%)。由於各個商品與服務對大衆的生活影響程度不盡相同,爲了區別重要性,項目權數會根據家庭收支調查資料,參考大衆的支出比重調整,越常消費的商品影響越大。由表1可看出,去(2023)年CPI年增率爲2.49%,而各類指數中以食物類年增4.03%最大,其次爲教養娛樂的3.11%,再來是醫藥保健的2.19%及居住類的2.04%。又食物及居住類權重相對較大,所以影響CPI也最大。而今年6月的各類指數,仍以食物類年增4.16%最大,其次爲教養娛樂的3.78%,再來是居住類的2.27%,均升至近年最高,而如前述,食物及居住類權重較大,所以CPI也因而升高。
▲表1 臺灣近一年各類物價指數變動。(資料來源:整理自主計總處)
電價調漲效應大 房租漲勢真驚人
民生食品價格具有僵固性,易漲難跌,已是衆所周知,無需浪費篇幅再論。然而,居住類指數急起直追,需進一步分析。居住類指數組成項目又包括:1.房租、2.住宅維修費、3.家庭用品、4.家庭管理費用、5.水電燃氣。2023年居住類指數爲104.35(如表2所列),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房租指數爲103.88,年增率達2.16%,創下27年以來新高,其他如住宅維修費、家庭用品、家庭管理費等,皆創下歷史新高,若加上去年房價也破紀錄,民衆在居住生活的開銷負擔日益加重,荷包再度縮水。據統計,全臺有超過300萬的租屋族,可謂受影響者衆。
▲表2 近10年的居住類及其組成指數變化。(資料來源:整理自主計總處)
如表3所列,今年5月居住類年增2.32%,主因電費、住宅維修費及房租分別上漲4.48%、2.63%及2.57%所致。尤其,房租類漲勢自2022年7月就開始突破2%,且持續至今仍續居高檔,期間僅2023年6、7月略低於2%,但漲幅仍達1.98%、1.99%%,逼近2%。今5月房租類指數年增2.57%,6月年增2.59%,創下28年來最高。臺電自4月起調漲電價效應下,5月電費漲幅達到4.48%,企業及房東透過轉嫁給消費者及租客,成爲居住類房租及物價上漲重要原因之一。
▲表3 房租指數近10年年增率變化。(資料來源:整理自主計總處)
股市房市漲不停 企業軍公教調薪
伴隨全球AI風潮發酵及資金磁吸效應所賜,臺股迎多頭年,今年上半年大盤共上漲28%,市值突破新臺幣74兆元 ,世界排名第14。前四大權值股臺積電、鴻海、聯發科及廣達氣勢如虹,不少中小型股亦是漲翻天,大戶及散戶投資人賺得荷包滿滿,喜上眉梢。實證研究指出,股市上漲會帶動不動產價格的上升,而不動產價格的上升也同時會帶動股市上漲,兩市場之間呈正向交互影響關係。如今又加上「新青安」政策利多,應有不少人將股市賺得的錢投入房市保值,進而推升房價,也必然也帶動另一波物價上揚。此外,軍公教人員今年調薪4%後,行政院長卓榮泰在7月4日指示,明(2025)年度全國軍公教薪資待遇往合理方向調升。軍公教調薪,大部分民營企業也會跟着調漲,在「工資物價螺旋」效應下,屆時恐讓國內居高不下的通膨再燒起一把火,愈燒愈旺。
▲ 若物價漲幅超過你我的名目薪資成長速度,就代表實質薪資縮水。(圖/記者周宸亙攝)
雖然物價上漲的成因不一而足,但大體上每年以一定增幅向上,這也讓你我手上的鈔票愈來愈薄。若物價漲幅超過你我的名目薪資成長速度,就代表實質薪資縮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說:「通膨是一個隱藏的課稅,不須特別立法的課稅」。經濟學家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認爲:「通膨是一個非常惡毒的稅賦。」綜合而言,通膨就是光天化日,光明正大搶走你我的錢,錢被無端搶走,日子將愈來愈難過。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