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走向務實:調整組織架構,純電失利後再迎關鍵一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左茂軒 北京報道

在經歷3月份的一系列低谷之後,戰略反思過後的理想汽車,新一輪調整開始逐漸落地。

4月3日下午,理想汽車內部發布全員公告,宣佈開啓矩陣型組織2.0升級,同時進行多個部門組織架構調整。這是2022年底理想汽車啓動矩陣型組織升級後內部最大的一次調整。

3月21日,理想汽車CEO李想發佈全員信,李想反思了自3月初理想MEGA上市以來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對於純電戰略存在誤判,公司內部過分關注銷量的慾望問題,李想表示,將降低銷量的預期和慾望,迴歸健康的增長。聚焦用戶而非競爭,聚焦價值而非慾望。

按照此前的計劃,理想汽車2024年全年銷量目標爲80萬輛,挑戰奔馳、寶馬、奧迪在華規模,進入豪華品牌第一陣營。不過,由於當前面臨較大的市場考驗,有消息稱,理想汽車已將80萬輛年銷量目標調整爲56萬至64萬輛。

最新的銷量數據顯示,3月理想汽車交付量爲28984輛。1-3月,理想汽車累計交付80400輛,低於問界的85842輛,失去了已經蟬聯數月之久的新造車銷冠位置。

一路高歌猛進並率先盈利的理想汽車,在今年3月急轉直下,也從側面反映出,現階段,新造車企業仍會面臨來自各方面不同的挑戰,新造車“馬拉松”不會一路坦途,關鍵在於及時調整與應對,在這個過程中應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節奏,以提升企業競爭力。

很快,理想汽車就將迎來新一輪的“開槍”機會。

4月8日,理想汽車官宣,全新理想L6產品發佈會將於4月18日進行。這款新車將是理想汽車開拓20-30萬元市場區間的重要產品,也是理想汽車重奪新造車銷量榜首的關鍵。

不過,理想汽車也更需要注重這款車型的市場戰略。對於現在的理想汽車而言,的確不容在短期內出現第二次失誤。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網絡上也開始流傳理想汽車裁員和預算削減等消息。對此,理想汽車4月8日澄清稱消息不實。

再次動刀組織架構

據瞭解,理想汽車新一輪的矩陣型組織進行升級,涉及多個部門的組織架構調整。

其中,組織變動主要集中在理想汽車的CEO辦公室,從原有涵蓋品牌部、產品部、商業部、戰略部、供應部的部門變更爲“產品與戰略羣組”。這一部門變更後將弱化供應鏈和商業銷售職能,轉而聚焦於產品與戰略,同時不再向李想彙報。

產品與戰略羣組將設立“產品線”部門和“質量運營”部門。其中,產品線由理想汽車商業副總裁劉傑負責,主管理想車型的全生命週期操盤;產品高級副總裁範皓宇原管轄的產品部的車型PDT團隊也納入該部門。

此外,在銷售與服務高級副總裁鄒良軍之下,理想汽車新設立GTM(Go to Market)團隊,負責協同新產品上市操盤計劃的落地。

“此次調整中,理想汽車將着重解決價值傳遞鏈條過長的問題,避免讓過於複雜的流程降低決策質量和決策效率。完成組織架構升級後,理想汽車各團隊的工作將更加聚焦用戶價值和經營效率的提升,企業也將再次成長。”理想汽車表示。

在2022年底,李想宣佈理想汽車將向矩陣型組織升級。李想稱,改革是因爲公司已經進入到新的階段,“要爲千億、萬億規模營收做好準備”。

按照李想的說法,矩陣型組織最大的特點是確保全流程的管理質量,橫向團隊規劃路、修路、運營路,縱向團隊造車、開車、運營車,高質量的道路配合高水平的車隊,把持續創造的價值源源不斷地運送給消費者,並獲得商業上的成功,產生良性循環。

“組織升級是企業進入更大規模和更難階段最重要的考試題,90%以上失敗的企業其實並非是業務出現了問題,業務出現問題只是表象,而本質是組織能力與規模擴大、行業變化無法適配。”李想表示。

可以看到的是,理想本次的組織調整,是在企業出現一系列危機之後,對矩陣式組織的內部再調整與優化。

“卓越的創業者,通常在爭議中自我突破。”有汽車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理想汽車此前發展一直比較順利,因此也給自己提出了很高的預期目標,此次能夠在遭遇問題之後,冷靜下來從內部反省,是理想汽車逐漸成爲一個成熟企業必須經歷的考驗。

重奪皇冠之重

事實上,在理想汽車此前的規劃中,2024年是相當關鍵的一年。

一方面,理想汽車希望能夠在規模上再上一個臺階,能夠達到與BBA比肩的一線水平;另一方面,憑藉增程式路線取得風光的理想汽車,也將正式進入純電動汽車市場。

事實上,理想汽車通過增程式路線另闢蹊徑,並精準定位家庭用戶市場,獲得了階段性成功。

從行業來看,增程式或者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在現階段取得了快速的市場增長,但整體而言,增程式技術含量並不算高,隨着電動車成本優勢的提升,市場普遍認爲純電動未來更有可能佔到市場主流,也是新能源車企競爭主戰場。

和從一開始便將產品定位爲智能電動汽車的蔚來和將智能化視作核心差異化競爭點的小鵬汽車相比,理想汽車的短板是較爲明顯的。

2023年,理想汽車宣佈了“雙能”戰略,宣佈在電能和智能加大投入和佈局。從智能化上看,理想汽車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進入行業一線水平。但理想汽車在純電市場的第一次出牌並不順利。

3月1日,被理想汽車寄予厚望的理想MEGA上市,對於這款售價超過50萬元的MPV,理想汽車提出了月銷8000輛的激進目標。

事實上,業內普遍認爲,無論從所在細分市場定位,還是昂貴的價格背後的潛在消費力,理想汽車的這一預期銷量目標過於自信。

雪上加霜的是,理想MEGA被惡搞的照片很快在網上瘋傳,理想汽車也被拖入網絡輿論場的渾水。

3月11日,李想在朋友圈迴應了負面輿論。“雖然身處黑暗,但是我仍然選擇光明。”李想表示,理想汽車已經採取了法律手段,去應對事件中存在的有組織的違法犯罪行爲。

在3月21發佈的內部信中,李想也承認對純電市場節奏的把握出現了誤判。“我們錯誤地把MEGA的從0到1階段(商業驗證期),當成了從1到10階段(高速發展期)進行經營。”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理想汽車目前暫未公佈MEGA首月的交付數據,但從此前公佈的單週銷量數據來看遠不及理想的預期。

並且,由於理想汽車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MEGA身上,新款的理想L系列的車型也出現了銷量增長緩慢的跡象,以致3月理想汽車的銷量並沒有突破3萬輛,離在去年12月曾創下的破5萬輛的月交付記錄相距甚遠。

這無疑也會打擊到理想的士氣,理想汽車急需提振市場的信心。最有效的策略,當然是迴歸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即將發佈的理想L6,是決定着理想汽車2024年整年交付量的一款關鍵車型。

這款車型延續了品牌特有的家族式設計語言,尺寸小於理想L7。它將幫助理想汽車價格下探,從而擴大更廣闊的25-30萬元級別的消費羣。

從市場預期來看,理想L6將是理想汽車重新走向月銷5萬輛的關鍵。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首款純電車型MEGA的失利,理想汽車在廣闊的純電市場,仍然未佔有根基。理想汽車技術路線的偏科,也是理想汽車未來潛在的風險。

理想汽車商業副總裁劉傑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透露,理想汽車還計劃在今年的第三和第四季度推出3款純電動車型。

毫無疑問,理想L6是理想汽車重拾信心的重要一環。但在MEGA失利後,理想汽車如何在純電動市場調整戰略姿態,打出一場翻身戰,對於理想汽車從千億規模邁向下一個階段更加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