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借鏡 確保選手安全、降低擾民程度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偵源/里約報導

2016年裡約奧運在21日結束所有賽事閉幕典禮將奧會旗移交給東京後,就宣告落幕,明年臺北要舉辦2017世大運,是否有地方值得臺北參考或引以爲戒之處?

離世大運也不過約1年時間,從短時間可以着手的地方來看,交通是首要值得關注之處,此次里約奧運接駁車拖班誤點情況非常嚴重,甚至在等車時因情緒引發口角,若要盡待客之道須注意此點。

里約原本就有地鐵火車,爲了奧運也增設BRT,並配合奧運比賽時間,都加開班次到凌晨,紓解人潮流量,但因賽區交通管制,一離開奧運場館範圍,交通就嚴重堵塞。

臺北市公車捷運網絡發達,尖峰時刻的乘載量,得再預估屆時涌入臺北的外國人士,交通管制勢必要設法民衆的不便降到最低。

至於比賽部份,透過一系列的報導,里約奧運有不少掉漆之處,包括游泳池池水味道顏色工作人員一問三不知,甚至不懂英文,還有給選手的比賽,資料手寫離譜狀況

場館部份,有些場地也相當簡陋,例如高爾夫,沒特別看像施工中的工地一樣,射箭場地算是簡單俐落,臨時搭建的場地不見得不好,至少要能讓比賽順利進行、選手安心比賽。

選手村方面,不論設在何處,也先別講求舒適度,至少住房機能齊全並能順利使用,里約奧運選手存爲人詬病之處,新聞報得夠多,在此不贅述,若屆時再發生一樣狀況,主辦單位就該檢討了。

總結來說,從里約奧運可以學到的,就是確保選手安全進出臺灣,賽事在不受任何干擾(不包含天氣)的情況下順利舉行,並且在這段期間,把對民衆的日常生活影響降到最低。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