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聲稱主權與民主,蔡英文卻留下更危險的臺灣
蔡英文總統執政八年。記者曾原信/攝影
蔡英文總統早年從政經歷多在國安事務,但她執政八年,兩岸關係反而陷入近年最危險狀態。從獨派視野看來,蔡英文成功將臺灣問題「國際化」;但對更多希望維持現狀的民衆而言,臺灣半世紀來和平安定的基礎,幾乎在她任內傾毀。蔡英文雖稱,臺灣未來只能由臺灣人民決定;但在她鋪設的分離之路上,面對中共的武統威脅,臺灣的路權已交給美國,國人還有多少自決空間?
國內的「維持現狀派」,希望守護既有生存方式和體制;但蔡政府搞砸兩岸關係,委身美中對抗的架構下,接受大國共管,原有的和平生活與體制已難再得。雖然臺灣在國際上聲名大噪,我國依然無法比照鄰近國家加入國際組織或不同的軍事聯盟,只能一味順從華府的指示備戰,更不像他國還有與北京交流避戰的平衡機制。
持平而言,蔡總統首任就職演說雖不承認九二共識,但認可「九二年會談成果」,願繼續兩岸對話。她提出的對話前提,是「依憲法與兩岸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遺憾的是,北京錯估形勢,不滿她未對「一中原則」正面表態,兩岸交流對話停頓。川普入主白宮後,美中關係轉爲新冷戰;面臨連任困境的蔡英文接受美方安排站上抗中前線,對國家定位不再模糊。有人認爲這是大勢所趨,但兩岸關係便從「冷和」走向「冰封」。
二○一九年爆發反送中運動,蔡總統以「撐香港」鋪墊「抗中保臺」的選戰主軸,並在國慶日提出「中華民國臺灣」的論述,藉此贏得大選。其後,她在新冠疫情期間,停止兩岸各項交流,連陸配及其子女都不顧。蔡英文藉地緣政治衝擊裂解兩岸關係,讓磨合卅多年的兩岸人民情感陷入敵意螺旋,北京當局也感受到大陸民間高漲的武統聲浪。
蔡總統連任週年,臺灣成爲「世界最危險的地方」,這是當時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臺灣問題國際化,卻未能走入聯合國或CPTPP,而是把臺灣變成「牛棚烏克蘭」,連參加世衛大會(WHA)的機會都遭沒收。美國的援外法案,把臺灣當成與烏克蘭、以色列等同的「戰區」,這是國人希望的「國際地位」嗎?
蔡政府犧牲兩岸關係,卻未爲臺灣換得更大的外交空間,經貿空間也愈見狹促。我經濟高度倚賴的ECFA早收清單,因對大陸兩千多項產品設限,兩岸關係一惡化,大陸便祭出貿易報復不再讓利。更糟的是,區域及雙邊貿易協定談判皆無進展,我在國際間的尷尬處境一無改善,更在八年丟掉十個邦交國。蔡總統第二任期更推動全面去中化。透過教改課綱、國安五法、造成社會對立、中止兩岸交流等手段改變國族認同,也激起對岸加緊處理兩岸問題的迫切感,軍機越過中線日益頻繁。
蔡政府爭取國際參與,但在政治操作下,一再踩踏兩岸主權紅線。例如美國多次提及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無關臺灣主權地位,形同否決「一中原則」,部分談話隱含臺灣地位未定論。北京重手反制,除在國際堅壁清野,並擴及邦交攻防,諾魯與我斷交,即刻意提及一中原則及二七五八號決議,創造外交承認慣例。再如,我國安部門處理金門翻船事件未當機立斷,引來中共沒收金馬水域治權。蔡政府經常點火,卻缺乏相應的外交與軍事實力反制。
CNN政論家扎卡利亞評論臺灣政局,稱「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只會變得更危險」,爲蔡總統兩岸政策八年得失下了註解。蔡英文雖將卸任,但她的影響力猶在,其國安團隊強勢留任,所謂蔡英文路線,究竟內涵爲何?如何延續?是否短多長空?仍是懸而未決的問題。而這個懸念,攸關美國未來對兩岸問題的介入縱深。
(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