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後蔡時期核心政策總檢討系列二〈民主篇〉》 蔡英文沒收民主 斷臺灣生路

中時社論

地方公職選舉起跑,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下令總動員,她宣達的主要訴求是針對複決綁選舉的議案,力求通過18歲以上民衆有投票權。這是立法院各黨一致支持的修憲案,現在被蔡英文拿出來炒作,目的無非是爲了爭取年輕人選票。她領導下的民進黨,確實擅長打選戰,企圖利用修憲複決爲民進黨低迷的選情再砌一塊磚,以鞏固其權力之牆。

大開違憲政策綠燈

蔡英文拆除權力障礙的意志與能量確實可觀。她執政近7年最大的「政績」,可說是拆除憲政機關運作機制所依恃的民主憲政精神,她閹割了行政權的專業性、立法權的自主性、司法權的獨立性以及監察權的超越性,她讓這些憲政機關喪失了民主憲政靈魂,成爲效忠民進黨的御用機關。

蔡英文下達選舉動員令的同時,綠色色彩濃厚的監察委員高涌誠、田秋堇、趙永清提出的一項糾正案獲得通過,認定臺東縣政府十餘年前濫用BOT協調機制,買回美麗灣開發案建物,使業者得免除其違約責任。這個糾正案雖非無的放矢,但也絕非是重大政務,而且十餘年前的舊案,現在卻被全由蔡英文提名的監察委員高高舉起,重重糾正。原因何在?如果當時的臺東縣長不是黃健庭,現在擔任國民黨秘書長,掌選戰兵符,監察院也不至於把這盤餿掉的菜飯再端出來吃。

在此之前,同樣全由蔡英文提名的司法院大法官作成判決,行政院將完全屬於全臺灣155萬農民集資建構的農田水利會之私人資產與水利設施,全部變成公有財產,並不違憲。憲法法院這樣荒誕的判決,認定行政院將其收歸國有完全合憲,引起各方譁然並嚴厲批判,鹹認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已經淪爲「背書院」,爲民進黨政府的諸多有違憲之虞的政策大開綠燈。

被蔡英文拆除憲政精神的機關,以立法院淪落爲行政院立法局影響最大。由於民進黨掌握絕對優勢席次,毫不尊重立法院的自主地位,而使權力分立帶來的制衡機制蕩然無存,任何法案、議案、預算案只要民進黨一聲令下,無不照案通過。至於最高行政機關的行政院,執行執政黨的政策理所當然,但該有的行政中立與專業精神連帶被蔡政府摧毀殆盡,行政執行悉以民進黨的意志與利益是從。在黨的利益凌駕一切的作風之下,政府獨立機關的獨立性全被糟蹋蹂躪,中選會和通傳會匍匐地上任由民進黨指揮;連警政機關執法都有高度針對性,全以民進黨不豫的人與事爲處置對象。

政府機關該有的超越黨派精神與獨立、自主機制,全都被蔡英文拆除盡淨,她的魔手更伸向理應校園自主的大學、獨立地位的媒體、公民社會,甚至連民進黨引以爲傲的黨內民主也被她沒收了。

摧毀先輩40年奮鬥

臺灣基於能源安全而來的多元性結構被她拆除了,她高唱「非核家園」的美麗口號,用以裝扮其爲「進步價值」的追求者,卻罔顧無可避免的缺電危機。這種脫離現實的能源政策,迫使臺電大量使用污染嚴重的燃煤發電,大幅加重儲存期極短的天然氣發電比重,而使臺灣陷入迫在眉睫的能源安全危機中。殊不知烏克蘭戰爭警醒一些原本準備廢除核電的國家,德國、日本、韓國都重訂能源政策,凍結廢核計劃。蔡英文不爲所動,一意堅持廢核,而把臺灣的能源安全徹底拆臺了。

猶在延燒的林智堅抄襲醜聞,也是蔡英文基於一黨選情考量,不惜將校園自主的精神拆毀了,連學術龍頭臺灣大學經過嚴謹比對與詢問程序所得出的結論,蔡英文都完全否定,堅持對幹到底。她只相信「小英男孩」的清白,以及指導教授、國安局長的狡飾詭辯,將學術倫理與專業判斷踩到腳底下。

蔡英文真是一個「民主總拆除師」,拆了臺灣根基、命脈、福祉與安全之所繫的珍寶,讓臺灣沉淪並陷入險境。民衆如果還不覺醒,不只民主先輩奮鬥了40年走出來的民主路會被她摧毀,最後恐怕連臺灣生存發展的機會都會被她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