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e眼/陸最古老692歲「天津天后宮」 與臺密切交流28年

天津天后宮。(圖/讀者提供)

記者曾俊豪曾羿翔/天津-臺北連線報導

首屆「海峽兩岸網路媒體大陸行」記者團前往天津時,參訪位於大陸最北邊的媽祖廟「天津天后宮」。民俗博物館館長郭子春表示,天津天后宮是最早與臺灣媽祖宮廟建立聯繫的媽祖廟,在1990年聯繫後,以媽祖文化主題的兩岸交流就很熱絡距今有692年曆史的天津天后宮是世界上最大媽祖廟之一,另外2座分別是福建湄洲媽祖廟與臺灣北港媽祖廟。

媽祖可以說是一種鄉土文化,是連接世界華人精神信仰上的橋樑。天津天后宮1990與臺灣媽祖宮廟有聯繫後,期間還舉辦了9屆的「媽祖文化旅遊節」,而且每年都會舉行天后誕辰、春祭大典以及秋祭大典等活動,除了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外,更拉近兩岸的情誼

天津天后宮原名天妃宮,建於元代,也就是當地人俗稱的娘娘宮,其實已經歷經多次重修,如今已經是天津市古老建築物,更是大陸現存最早的媽祖廟之一,距今已有692年曆史。建築坐西朝東面向海河,同時由山門牌坊前殿以及大殿組成,是典型的傳統廟宇式建築。

▲天津天后宮是天津市最古老的建築物,更是大陸現存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圖/讀者提供)

天后宮的誕生是由於天津臨海地理位置,回顧古時海難不斷髮生,而天津則是海運的終點,更是轉入內河裝卸的碼頭。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對此下令在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碼頭附近建設天后宮(當時叫天妃宮),以供百姓奉祀海神天后,祈福求安。後來百姓沒錢的也來求財,甚至患病的則祈免病災

天津天后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媽祖廟之一,另外2座分別是「福建田湄洲媽祖廟」和「臺灣北港媽祖廟」。媽祖廟廣泛分佈在沿海地區民間海上航行前會先祭拜媽祖,祈求平安與順利,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寫照。影響之深,媽祖已由航海關係演變爲「海神或護航女神」等,也形成海洋文化史上相當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