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遇困難 學者籲:希望政府對臺灣社會多點信心

政大國關中心26日舉辦「誰來解開兩岸的結:三黨總統候選人兩岸政策與選後可能局勢」座談會,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中)表示,交流纔有助於降低風險,希望政府對臺灣社會多點信心。(朱紹聖攝)

臺灣總統大選在即,民衆對兩岸議題的關注度似乎不如以往熱絡。學者分析,美中關係還是兩岸關係的最重要因素,但中共或將對臺加強法理鬥爭、促統反獨,持續軍事威懾。至於兩岸交流面臨困難,學者表示,當前雙方沒有直接溝通管道,強調交流纔有助於降低風險,希望政府對臺灣社會多點信心。

政大國關中心26日舉辦「誰來解開兩岸的結:三黨總統候選人兩岸政策與選後可能局勢」座談會,由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主持,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淡江外交與國關學系副教授張五嶽、臺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徐遵慈、政大東亞所名譽教授丁樹範等人與談。

王信賢認爲,兩岸關係在當前選舉非熱門議題。中短期來看,太平洋大兩岸上,美中在保持軍事互動上是有共識的,雙方都在管控衝突。若賴蕭配勝選,北京的文攻武嚇或加碼,將對賴的當選感言進行施壓,同時也有加強法理鬥爭、促統反獨的可能性。

被問及中共法理鬥爭是否包含一國兩制的臺灣模式,王信賢表示,大陸涉臺學界對此已有諸多談論,可能藉臺灣大選釋放。也有人提及當前兩岸關係緊張下,交流實務工作發生困難,他表示,指當前兩岸沒有溝統管道,只能依靠智庫,而交流纔有助於降低風險,希望政府對臺灣社會有信心。

張登及表示,三組候選人在外交政策上差別不大,但美中關係還是影響我對外活動的最重要因素,其中,美中雙方的實力差距、敵友親疏,及是否有強大第三方或非傳統議題的共同挑戰,均將影響我對外活動。他認爲,在維持臺灣邦交國數量的可能性上,侯友宜會大於柯文哲,賴清德則較具挑戰。

丁樹範指出,中共8大類戰略威懾均已對臺實施,包括時任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來臺時的訊息攻擊、限制性軍事行動等。但除非美中軍事對立升高,其後續利用更大規模軍事威懾的可能性低。若綠營當選,原本四類軍事威懾恐將持續;藍營當選,北京將會大量快速對臺「再中國化」,讓臺灣依賴中國大陸。

寇健文則認爲,明年非綠陣營當選,兩岸可能會有緩衝期;美國大選若拜登當選,對未來美中關係的預測性會較高。臺灣選舉與美國選舉都會影響未來局勢,相較之下,北京的情況反而相對穩定。他強調,中共「統一是陽謀,經濟規律是依託」,而新總統將在如此的格局下面對兩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