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 難兄難弟

(圖/本報系資料照)

8月中,主計總處將最新估計的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下修爲1.61%,這是官方第一次承認今年臺灣的經濟成長率無法保2。其實國內外許多機構早就估計今年臺灣的經濟成長率達不到2%,其中星展銀行與標準普爾在7月中甚至估計只有0.5%,可說是對臺灣最不看好的機構。

另一方面,今年中國大陸的經濟情況也不好,先是全球景氣不佳,導致大陸出口不順,拖累經濟動能;更嚴重的是,過去兩年大陸的房地產市場嚴重衰退,造成民衆消費信心大跌,即使疫情過後,民間消費仍無法恢復,在國內外部門表現都不佳的情況下,今年大陸經濟可能會比年初時預期的要差很多。

不過,雖然今年兩岸經濟表現都不會好,但臺灣經濟規模較小,經濟表現主要受國際景氣的影響較大,只要國際景氣改善,反彈應會較快。而大陸現在遇到的問題除了有全球景氣不佳的因素外,還有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長期因素,包括產業轉型和不動產市場的問題等,經濟要轉身可能會比臺灣困難不少。

今年以來,由於國際景氣不佳,臺灣出口表現一直不好,上半年出口成長率爲少見的-18%,而7月出口金額和出口接單成長率仍是兩位數的負成長,也就是說第3季的出口一定也很慘,經濟部預估可能要到第4季纔會恢復正成長。而就算第4季有正成長,全年的出口成長率仍會維持在約-10%的水準,因出口佔我國GDP約65%,因此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可想而知。

雖然今年國內因疫情結束而有報復性消費,但仍不足以抵消出口所造成的傷害。另外,受到利率調升及大選在即的影響,今年國內的投資也出現明顯的負成長,這也進一步阻礙了經濟成長動能。尤其是大選結果可能會對未來兩岸關係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許多國內企業現在都選擇觀望,多數的投資都延到明年大選之後再決定。

在大陸方面,原本今年初的出口情況還不錯,到了5月就急轉直下,7月出口成長率爲-14.5%,這是大陸少見的嚴重負成長。除了與國際景氣不佳有關,也與美中貿易戰和全球供應鏈重組,包括臺商在內的許多國際廠商離開大陸有關,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可能短期內不易解決。

大陸現在面對的另一個嚴重問題是國內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過去長久以來,大陸房地產市場火熱,各城市房價大漲,造成民衆買房困難,尤其是年輕人。爲了存錢買房,大陸人民長期以來一直都維持約45%的高儲蓄率,導致長期的民間消費不足。

近幾年受到疫情與政策的影響,大陸房地產市場快速萎縮,房價與交易量同時大跌,使得幾家知名房產公司出現狀況。這雖不一定會造成大陸的金融問題,但會對民衆消費信心產生進一步的打擊,而無法出現疫情後的報復性消費。房地產問題也是大陸要面對的一個結構性問題,尤其是民間儲蓄率太高,長期民間消費不足,都不易在短期內解決。

今年以來國際經濟情勢不佳,導致兩岸出口都不佳,再加上兩岸產業鏈本來就高度整合,因此今年兩岸的出口表現都很慘淡。如果明年全球景氣出現反轉,臺灣經濟就有反彈的機會。但另一方面,臺灣應努力爭取更多的市場,包括加入CPTPP、開放陸客來臺觀光等,這些都可帶動臺灣的經濟成長。

至於大陸方面,因人口衆多,人均所得也超過1.1萬美元,照理來說應可提供足夠的消費動能來帶動國內經濟。因此,如何拉動大陸國內的民間消費應是其經濟政策最重要的努力目標。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