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居住證」角力戰 陸委會研議申報登記

臺灣民衆申辦「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圖/四川省臺辦提供)

記者曾俊豪臺北報導

大陸今(1日)起開放「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臺灣人密集上海福州廈門都出現排隊申辦的人潮。對此,陸委會下午在隔海喊話,除呼籲民衆申辦前要「停、看、聽」,基於國家安全利益,已着手研議在兩岸條例中增訂「申報登記制度」,並處理「社會資源」重複配置問題

陸委會下午接連發布兩篇新聞稿,第一篇主要質疑國臺辦澄清居住證的稅務爭議,第二篇則重申政府對申領居住證的立場文中指出,對於在陸就業、就學及生活的臺灣民衆,雖基於生活便利、羣衆壓力或其他外來因素申領居住證,但基於行政管理需要,陸委會必須有效掌握臺灣人民領用居住證的數量情況

除了建立申報登記制度,陸委會還將處理兩岸公法上,權利義務衝突與社會資源重複配置問題。陸委會表示,政府將就申領者擔任重要機敏公職員或參政權益,研議採取必要的管制措施,而針對持居住證者在大陸享有的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社會保險,與國內社會資源有重複或相斥的部分,也會一併檢視調整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樣式曝光。(圖/翻攝自環球網

陸委會強調,居住證是陸方「名爲惠臺實則利中」的對臺統戰措施,是包裹着「生活便利」的糖衣,要將臺灣民衆視爲其公民,並納入戶政管理系統。尤其大陸建構天網工程,領取居住證的臺灣民衆也將面臨隱私暴露的挑戰,因此呼籲臺灣民衆申辦前應該「停、看、聽」。

自大陸國務院宣佈開放「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以來,陸委會與國臺辦對於「居住證」的作用和用意已多次隔空交火。先前傳出,申請居住證的臺灣民衆必須繳納「全球個人所得稅」,國臺辦上午也緊急澄清,強調不會因申領居住證改變在大陸納稅身份和義務,也不會因爲居住證,而需要承擔全球所得稅繳納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