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交流 向融合邁步

(圖/中新社)

馬英九成功邀陸生訪臺,經過一波三折的努力,蔡政府終於從善如流,雖然把許多壓力轉嫁給大專院校,但總的來說結果是美好的,替緊張的兩岸關係上了和平栓,體會到一些溫馨的味道。

馬英九在臉書表示,這次大陸北京、清華、武漢、湖南、復旦等五所大學的青年學子抵臺訪問,是這幾年最重要的大陸青年朋友來臺交流團,他將親自接待他們,期望能爲恢復兩岸關係盡一點心力。馬英九說,我73歲的生日想能夠促成大陸師生順利來訪,就是給我最好的生日禮物,也是兩岸人民最想要的禮物。

多麼真情的表達與情懷,表達出淡淡平凡的期盼,其實臺灣從上到下,在兩岸關係上要的不多,只是和平與發展,和平免除戰爭的威脅與恐懼,發展是爲了臺灣基層民衆的生活,不應該也不能失去和臺灣同文同種的市場,同文同種同民族是多麼好的條件與機會。

很幸運,由北大前校長率隊來臺參訪9天8夜,除與臺大、政大等大學交流之外,也將參訪臺灣景點與古蹟。雖然筆者因外出不克參加接待,但筆者母校北大前校長來到目前筆者任教的中國文化大學,談論的是少子化等社會議題,這種感覺很奇妙,卻是很美好,也是和緩兩岸關係的最佳獻禮。

馬英九指出,蔡英文政府執政以來,兩岸關係低迷,加上新冠肺炎因素,長達3年多的時間,兩岸交流幾乎中斷,加上包括武漢「小明」返臺等事件,蔡英文政府處置不當,造成兩岸人民敵意上升,「這幾年,我憂心如焚」。這顯示出馬英九人道主義及和平主義的情懷。

同時,馬英九表示在2008年就任總統後,決定開放兩岸三通:通郵、通商、通航,也開放陸生來臺就讀臺灣的大學,當時已有800餘陸生在臺就讀,到我2016年卸任總統時,人數已衝到4.2萬人,成長約50倍,可見陸生反應熱烈。

馬英九表示,這次推動陸生來訪,一開始情況不樂觀,陸委會甚至建議放棄申請,私下還說因爲過不了關。沒想到最後峰迴路轉,圓滿收場。我要感謝政府相關部門的協助,也要肯定蔡總統的支持,尤其國內輿論界的聲援,更是最重要的助力。

總之,被馬英九這種和平主義與人道主義的情懷所感動,所有人都應以此爲念,兩岸青年交流能夠順利推動,在於兩岸當局的決策及民間的熱情活力,使兩岸青年可以說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兩岸應掌握這一契機,深化青年交流,以厚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進而追求融合發展的目標。馬英九正在寫兩岸善意學生交流的歷史,這一頁很璀璨也很溫馨。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