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情勢升溫?學者認520前是「微妙期」 預言金門事件發展

國策研究會今舉行「金門事件、兩會與美國超級星期二」座談會。(蔡宗穎攝)

國策研究會今舉行「金門事件、兩會與美國超級星期二」座談會,學者認爲金廈事件不會造成兩岸局勢升高,中共也會力求踩穩將此事件定調爲「兩岸」事件的立場。學者也提到,中共兩會結束後到副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兩岸關係會處於微妙時期,關係固然緊繃但也是可控的。

針對金門事件是否會使兩岸局勢升高?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觀察,從事件發生至今,中共官媒顯少批評本事件,可見北京官方無意升高兩岸局勢。且金門與廈門一直保持友好關係,2023年中共在兩岸融合發展部分更是以金、廈「新四通」作爲先行先試。因此他不認爲本次事件會造成緊張局勢升高。

張五嶽表示,本屆「兩會」外界關注會後記者會取消,因爲總理的工作報告基本上只是照本宣科,會後的記者會是讓總理表現人格特質,發表「金句」的機會,同時也是讓總理與中外記者對話的唯一機會。另外他指出,中共二十大後總書記與總理的關係已然改變,總書記與總理間上下隸屬關係明確,過去中共對臺政策未透過這種一年一度報告宣示,因此比較本次工作報告用語與過去有何不同是過度解讀。

最後張五嶽表示,兩會後到520副總統賴清德就職前纔是兩岸關係的微妙時期,他認爲,目前爲止還沒看到兩岸關係發生結構性的變化,中共也會在兩會閉幕後才採取對臺必要動作,然而即使要採取動作,也會面臨一些制約,首先即是美中一定是維持常態性互動管控彼此分歧,第二,臺灣內部政局行政與立法間的新互動,最後,雖然當前兩岸局勢不是北京樂見,兩會結束後到520前兩岸關係雖然緊繃但仍會是可控的。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表示,本屆兩會工作報告對臺政策不會有新意,不必過度解讀。外界關注賴清德520就職演說後是否會導致兩岸關係的大轉折,然而他認爲,不管賴未來的發言爲何北京都不會滿意,且相信中共也早已擬定未來4年的對臺策略,也就是2年癱瘓民進黨、4年讓民進黨下臺,本次金門事件即是例子。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表示,探測氣球、M503航線到金門是一連串事件,可以從中發現中共對臺作爲的靈活變化。他分析,從去年底開始頻頻看到的氣球其實政治效益高於軍事效益,目的就是爲了塑造中華民國無法掌控自己領空的形象,至於M503航線,則是結合國際民航組織,表達我國無法與其抗衡的訊息。

至於近日的金門事件,雖然法律上我國站得住腳,但是中共藉由海警實力與數量騷擾我國,就是爲了造成金門等外島民衆生活的不便,塑造「因爲本島臺灣的政治因素,導致外島生活不便」的統戰分化手法,製造敵人內部矛盾。而過去常說的灰色地帶,現在也被賦予法律意涵,透過強硬的實力不只對臺,也對國際展現中共的制空權與制海權。然而他認爲,中共不會將此升級爲國際事件,而是會踩穩定調爲兩岸事件的立場。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表示,習近平對臺政策取決於他的認知,他提醒,因爲習近平得到的認知與資訊和我們不同,該決定不全然是計算後的雙方實力對比而成。

他分析,若中共要攻打臺灣,會先考量內應是否足夠,其次是情報是否足夠,第三則是雙方軍力比較後,中共是否能在美軍支援到達之前就壓倒我國的抵抗;第四,臺灣內部民意在面對中共強硬行爲時是支持讓不投降的多還是堅持抵抗的多;最後當然是美國的作爲,從可能含有瘦肉精的豬肉與來自中共的蘇丹紅等事件對比臺灣民衆的反應,若美國還要出兵援臺需要很高的道德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