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通水被當「石磨心」 陳福海首透心聲

金門縣長福海。(圖/取自臉書

記者蔡浩祥/專訪

兩岸通水儀式今圓滿落幕,回顧典禮前夕,陸委會臺中市東亞青運遭陸方施壓取消主辦權爲由,要求金門縣政府延後舉辦通水儀式,讓縣府幾乎被當成「石磨心」。對此,金門縣長陳福海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指兩岸通水有助雙方良性互動,離島地區發展大家理由反對。

甫結束通水儀式的金門,讓兩岸正式走入「共飲一江水」的新時代,可望解決長年水資源匱乏問題。陳福海表示,「通水後,確實可補足金門30%的用水量」。

「兩岸通水歷時23年,不僅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更是金門鄉親的期待」,陳福海表示,拍板通水儀式的初衷,就是以民生爲念,不能泛政治化

與陸委會兩次協商過程中,陳福海表示,兩岸通水的推進,不是單方面說了算,陸委會要求延期,「這對金門第一線負責同事公平,與對岸的溝通也會出問題」。

▲歷時23年的兩岸通水工程,今終於順利通水。(圖/翻攝自金門縣政府官網

陳福海表示,通水儀式的舉辦,符合陸委會要求的精神,最後能得到理解、祝福,也算是圓滿。

談及兩岸通水的最大意義,陳福海表示,一方面是爲兩岸關係進入新的里程碑;另一方面,當前兩岸關係陷入僵局,通水有助雙方良性互動,更成爲今後推動「新三通」的重要基礎

不過,陸委會在「新三通」的態度上,仍有所保留。陳福海表示,會持續透過學術論證研討,進行「新三通」的可行性評估

陳福海呼籲,不能因泛政治化理由,阻止民生交流,兩岸之事無小事,離島地區要發展,大家都沒理由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