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青年:王欽》朝鮮半島重現400年前困局

從屬國的命運

影片開篇即講述這是東北亞霸權更替之際的歷史事件,恰與當前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大變動的景況若合符節。而當時朝鮮內部主戰派與主和派之爭,以及是否該降清還是要繼續忠於明朝的論辯,其實也正是當前南韓國內親華與親美立場爭辯的某種前例。從這個角度來看,朝鮮半島歷經千年也沒有改變自己從屬的命運。

不過,如今的主戰派是北韓,而南韓內部幾乎沒有政治勢力打算重啓戰端,或者擺脫被人宰制的局面。這裡所謂的「主戰」,並不是說針對中國或者美國某一方的主張,而是從提升自身軍事實力的角度來說,也只有具備作戰能力,主戰也才能操之在我。

回顧丙子之役那段歷史,主戰派雖然力陳崇明之義,但其最終目標還是保持自身的相對獨立性,不願接受清朝的予取予求。從這個角度看,北韓大力發展核武器和洲際飛彈,纔是一個國家爲了實現獨立自主的應然舉動,即便這在其他國家看來是窮兵黷武或者破壞現狀的表現。至於南韓,則不過是服從於美國的戰略需要,甚至爲了滿足這一需要不惜開罪中國,蒙受經濟利益的巨大損失,這再再顯示他們至今都沒有自己真正獨立的半島戰略。

但是,無論戰或降,在這片冷戰的活化石之地,真正起決定作用的仍是實力。丙子之役時,朝鮮也曾主戰派佔據上風,但經歷幾次慘敗之後,加上寒冬之日城內已無禦寒果腹之物,朝鮮國王仁祖李倧也不得不面對現實,接受更爲苛刻的條件向清朝投降。當年主戰派的困局也正是當今北韓的困局,北韓雖然以舉國之力發展軍事裝備,但畢竟受限於自身研發能力,加上國際援助已經停止,其不斷髮起的飛彈試射與其說是實力展示,不如說是強弩之末。

北韓少了後盾

過去北韓能夠在列強之間折衝,如今這一空間已被限縮到最低,只剩下俄羅斯還能勉強充當其最後的緩衝,至於其最大的援助國中國,現在則更多的是考量戰亂爆發之後核物質泄漏的危害以及難民涌入的負擔。近日《吉林日報》罕見發佈核泄露事故應急指南,以及網上流傳的電訊公司完善難民預定區通訊服務的訊息,皆已顯示大陸已開始着手準備,以防不測。

這顯示大陸對其的立場已經發生變化,由過去的不惜一切代價力保變成現在的迫使其改弦更張,這無疑是最大限度的消解了北韓的喊價空間,過去北韓可以自持有大陸的最後保證,對南韓和美國實施危機邊緣策略,如今這種邊緣恐怕是在自己這一方,而不是在對方。最終結果可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如同當年的李倧一樣,以更爲苛刻的代價妥協。

話又說回來,南韓就更沒有自己的選擇權,主戰派在外部,且不受己方控制,但是其行動的後果仍然也要南韓承擔,如今文在寅上臺後全力修復與大陸的關係,其實也是在承擔這種代價,以更爲嚴苛的條件尋求大陸的支持。

(作者爲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