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正能量:王欽》蔡總統能爲兩岸做什麼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林至柔攝)

在一年一度的新年談話中,蔡英文完整複述了雙十講話的兩岸政策論述,重申「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他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對話」,不出意外的是,輿論也再次將之解讀爲蔡政府大陸釋放善意。

只是去年的雙十談話中,蔡英文談的更多一些,還說「現階段兩岸當務之急,是本於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態度,共同討論和平相處之道、共存之方」,言談間起碼還將兩岸復談視爲兩岸雙方共同的責任,但這次的說法,似乎連雙方的共同責任都懶得再提,而是直接推給大陸。

每當看到這樣的論述,總是容易讓人想起當年甘迺迪總統名言,那就是「不要問你們的國家能爲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你們能爲國家做些什麼」,實際上,這句話的後面更有普世價值,那就是「不要問美國願爲你們做些什麼,而應問我們在一起能爲人類的自由做些什麼」,後面這句話同樣可以送給蔡總統。當她在指責大陸挑釁、炫耀國際支持的時候,她又可曾想過自己爲兩岸關係的改善做過什麼?

要求別人做什麼很容易,反正只要出一張嘴就可以,別人不做就是別人的錯,難的是自己能夠做什麼。現在的當務之急,其實並不是呼籲兩岸釋放什麼善意、採取什麼措施,因爲對方的事,自己根本無從決定,真正能操之在己的,其實只有自己能做什麼。

顯然,這也是蔡政府和民進黨目前爲止不敢面對也不想面對的事,而這種所作所爲,看在大陸眼裡,自然也就是視爲毫無誠意的表現,因此就更不可能給予正面迴應。所以,大陸在第一時間就作出強硬回擊,直接挑明「講話再次暴露民進黨當局謀獨本性」,並「奉勸民進黨當局不要再玩弄這種欺世惑衆的把戲」。

多年以來,民進黨的兩岸謀士們在迴歸民共互動時的時候,常常會說從李登輝時代陳水扁時代再到蔡英文時代,臺灣方面都曾釋放過各種善意,而大陸總是錯過善意,然後想要後悔的時候卻又發現時移勢易。也有人從兩岸談判策略角度說,其實臺灣方面都曾做過讓步,只是大陸「貪得無厭」,看到讓步就會想要更多,結果就是臺灣退無可退,兩岸再度陷入僵局,重新回到原點

這當然是一面之詞。大陸何嘗沒有做過讓步?而大陸又何嘗不需要面對來自內部和外部方方面面壓力?如果將視野拉長到70多年的整個兩岸互動史,就會發現,大陸的主張已經從解放臺灣的立場大爲緩和,改爲主張和平統一,而現在的重點更是聚焦在和平發展。再看看臺灣一方,原本不是問題的兩岸一中,如今竟然成了需要討論的話題,民進黨更是直接採取拒絕態度。當臺灣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時,很難讓人理解,如果兩岸坐下來談,到底要談什麼?

對蔡政府來說,真正的議題就是要不要接受兩岸一中,接受的話,就在此基礎上思考要怎樣推進這一進程;不接受的話,就思考要承受怎樣的代價,以及要準備如何承受這種代價。舍此之外,都是假議題,大陸自然也不會上當,而觀察蔡政府的所作所爲,顯然已經以實際行動選擇了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