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建章:AI搶職場C位?目前還不太行

字數3400,閱讀時間約10分鐘

引言:在《AI與就業》中,我們討論了AI時代,哪些行業難以被取代。今天繼續一個更“抽象”的話題:AI會取代人類嗎?或者說,AI會取代人類創新嗎?

自從《創新主義》以來,我曾受邀在多個場合討論過“AI能不能做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我的觀點非常明確,首先,人類不會讓AI去主導創新,因爲人工智能跟人類是不一樣的,至少是在情感和自我意識是不一樣的。第二,AI是不確定的,不可解釋的。我們解釋不了它幾十億的參數到底是怎麼出來的,它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創新也是“不確定”,所以兩個“不確定”的東西放在一起,這個風險就太大了,人類不應該把創新的主導權給AI。

另外,則是哲學方面的考慮,人類如果把創新都給了AI去做的話,人類究竟去幹什麼?《創新主義》中就提出,“創新和傳承”是屬於人類最高級的意義和樂趣,那爲什麼要把這個最高級的樂趣讓給機器人去做?肯定還是留給自己做。從意義和樂趣來講,還是會留給我們人類的後代去做。

當然,表達瞭如上觀點之後,也收到不少網友的跟帖討論,有人贊同,認爲“AI可以做出一些既定要求下的創新,但是不能做出像人類那樣的跨越式創新”、“AI創新,一旦創出自我意識就麻煩了”,也有人反對,認爲“只要AI有足夠多的神經元,就會做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碳基生命怎麼可能理解硅基生命?也許AI是另外一套創新體系”。

我認爲大家說得都很有道理,下面讓我們通過創新和傳承的視角,具體來展開這個話題。

AI會在長遠中取代創新嗎?

有人可能會認爲,從長遠來看,人工智能可能會在各個方面超越人類智慧,最終導致我們進入所謂的“奇點”,這是雷·庫茲韋爾在他的著作《奇點臨近》中普及的概念。在這種情況下,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所有人類工作,包括創新。

理論上,從長遠來看,通過足夠的訓練,未來的人工智能應該能夠做到一切,就像人類大腦一樣。儘管當前人工智能在效率和能量消耗方面與人類大腦存在巨大的差距,但這一差距並不是不可逾越的,因爲它源於計算技術和數據訓練。

當前人工智能缺乏情感,但情感實際上是源於進化。經過數十億年的進化,以生存和繁殖爲目標,各種情感如父母之愛和浪漫之愛應運而生。有些人還認爲人工智能缺乏意識,但人類意識從根本上也是基於生存和繁殖的追求,是進化的產物。這意味着,如果我們將生存和繁殖作爲訓練人工智能的目標函數,它也將發展出情感和自我意識,這在理論上是可能的。一旦人工智能擁有與人類相同的情感和意識,它就能夠具備所有人類的能力,包括創造力和倫理。

想象一下,假如AI“想生怕死”?

但上述結論的前提是,人類要爲AI設置生存和繁衍的目標函數進行訓練,也就是要讓AI“想生怕死”。問題是,人類爲什麼要訓練AI“想生怕死”呢?AI怕死?是儘量不要被拔掉電源嗎?人類爲什麼要教會AI拒絕斷電呢?AI想生?不就成了病毒嗎?人類當然需要防範恐怖分子散播計算機病毒。但是隻要人類的主流科學家不去主動地訓練AI“怕死想生”的情感和自我意識,AI不受控制地自動涌現與人類一樣的自我意識和情感是不可能的。因爲這種自我意識和情感是經過億萬年的生死考驗進化而來的。試想,需要拔掉多少次AI的電源(死亡)之後才能訓練出自我意識呢?而且,人類拔掉電源和自然界的生死顯然不是一回事。因此,與人類一樣的自我意識雖然理論上可能,但是不會意外涌現。AI只能模擬人類的情感,可以讓AI在表面上看起來有情有義,但這種情感終究只是基於預設的模擬,而非真正具有和人類一樣的情感和意識。簡言之,AI和人類的本性不一樣,而這種“怕死想生”的本性是人類追求創新和傳承的基礎。

現在的AI算法和人腦有一個相同點,就是具有不可解釋性和不確定性。似乎具備創造力的高級智能,以及不可解釋性、不確定性,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是共生的。換言之,如果你想要創造性的高級智能,就必定會帶來不確定性與不可解釋性。反之,如果非常可確定和可解釋,那麼其背後的智能可能也就沒有那麼高級了。

AI的不確定性,加上創新本身的不確定性,導致人類不敢把創新的主導權讓給AI。有人說,人腦也具有不確定性,也可能犯錯。但是人類和AI還是有本質區別的,AI是設計出來而非進化而來的,不具備與人類相同的情感、自我意識和價值觀。就是這個區別,導致人類會把AI當成異類,可能永遠都不會把AI當成自己的孩子。

不妨做一個思想實驗,拿AI和孩子做比較,同樣具有不可確定性和不可解釋性。如果你的孩子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行爲,你對他還是比較放心的,因爲孩子和你是同樣的基因,也可能繼承了你所教育的價值觀。但是想象一下,如果AI也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行爲,你就會覺得恐懼,甚至擔心世界末日來臨。正因爲AI與人類的本性不一樣,存在創新和AI的雙重不確定性,所以人類不會放心讓AI主導創新。

創新和傳承是人類與AI的根本差異

還有一個原因,導致人類不會讓AI來主導創新或者自主進化。因爲創新和傳承是人類生命的意義,是一種最高級的樂趣。人類爲什麼要放棄這種樂趣呢?尤其當其他重複性的工作都已經由機器人和AI代勞時,還有什麼有趣的事情能讓人類打發時間呢?創新和傳承帶來的不僅是無限的樂趣,還有永恆的生命意義追求,創新和傳承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根本差異,也應該是人類區別於AI的根本差異。因此,創新和傳承包括生兒育女,都不應該讓位給異類。

有人說,如果AI可以算作人類的後代,那麼當AI取代人類成爲文明主導之後,也可以算作人類把文明的“接力棒”傳給了AI。但是,儘管AI算力可能超過人類,但AI能夠繼續進化嗎?是兩性進化嗎?AI有DNA嗎?如果AI沒有DNA的兩性進化,那麼如何才能保持既有創新(新的基因),又保持一定的傳承(穩定性呢)?此外,AI會死嗎?如果不死,怎麼實現代際更替呢?如果AI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代際更替方式,那麼由於缺乏億萬年的進化檢驗,這種更替能持久嗎?AI生命如果真的取代了人類,說不定很快就會滅亡或固化。

因此,儘管技術上可能,但人類不會讓AI訓練出真實的情感和自我意識。從創新和傳承的角度來看,讓AI替代人類也不安全。人類會把AI當作一種工具,不會把AI塑造得跟自己越來越接近,而是會朝着與人類互補的方向,讓AI的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因此,AI發展不會產生所謂的“奇點”。AI和人類擁有不同維度的能力,不可能在某一時刻全面超越人類,不必擔心AI會奴役人類。

總而言之,雖然AI很強大,可以成爲人類最好用的工具,可以勝任幾乎所有的工作,但人類不會放心讓AI自主進化和創新,還是會把創新和傳承的樂趣留給自己。人類不應該發展AI的情感和自主創新的能力,而是把AI發展成與人類能力互補的強大工具。

AI對人類掌握技能要求的轉變

人工智能將通過從傳統的技術專長轉移到跨學科知識、創造力和對人工智能工具的熟練掌握,來改變創新的技能要求。隨着人工智能接管數據分析、模式識別甚至設計等常規任務,創新者將需要更加關注更高階的思維技能,例如跨多領域綜合信息的能力。理解人類需求和倫理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爲人工智能可以提供解決方案,但無法完全理解與人類需求和價值觀相關的問題的重要性。此外,掌握人工智能工具和算法將是必不可少的,因爲創新者需要指導人工智能系統,解釋其輸出,並將其整合到創新過程中。

人工智能對不同技能水平的工作的影響將有顯著差異。

1. 高技能工作:這些職位專注於創新。

2. 中技能工作:這些涉及更多常規智力任務,例如數據分析、行政職務和入門級法律工作。

3. 低技能工作:這些是服務導向的職位,通常要求在非結構化環境中工作,例如建築或服務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物體的物理處理是必不可少的。

隨着人工智能繼續自動化中技能工作,這些角色的工資可能會下降,更加接近低技能工作的水平。與此同時,創新相關職位的需求依然強勁,導致高技能、高薪工作的差距不斷擴大。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高技能的工作往往更令人愉悅和充實。

總體而言,創新將始終依賴於理解需求、提出正確問題和做出基於價值的判斷的人類技能。這使得創新成爲最具挑戰性的自動化任務之一,但同時也是高度回報和富有意義的。隨着人類獲得更多的閒暇時間,越來越多的工作將致力於或與創新相關。

從長遠來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可能會取代所有人類工作,除了那些專注於創新、倫理和複雜人類判斷的工作。這種轉變可能會帶來一個豐富的時代,得到普遍基本收入的支持,使人們能夠擁有更多的閒暇時間,促進創造力和個人成長的新機會。本書後面的章節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時代創新驅動的技能和教育需求。

以上內容觀點源自樑建章新書《創新主義》。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

移步微信公號 看這裡看不到的內容

關注官方視頻號C位觀察Insight,看書本上學不到的新鮮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