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內將關閉數十家門店,曾經“頂流”輕奢賽道失利

知名輕奢品牌邁克高仕(Michael Kors)管理層重組,剛剛換了首席執行官,由母公司Capri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John D. Idol兼任該品牌的首席執行官。前不久,他宣佈計劃在兩年內關閉約75家Michael Kors門店,來優化運營並提高盈利能力。曾在都市白領消費羣體風靡一時的Michael Kors最近可謂“糟心”事兒不斷。亞洲市場收入下滑43%,母公司Capri業績堪憂,與蔻馳母公司泰佩思琦集團(Tapestry)合併交易也以失敗告終。

曾經輕奢“頂流”,亞洲市場下滑43%

去年8月,泰佩思琦集團宣佈將斥資85億美元收購Cpari集團,該舉措曾被業內視爲拯救Michael Kors的重要轉機。但因未能通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反壟斷審查,收購計劃於今年10月被法院叫停。根據公告,此次交易不涉及違約金,泰佩思琦集團已同意償還Capri集團約4500萬美元的相關費用。

自去年以來,Capri集團業績一直欠佳。根據2025財年第二財季財報,截至2024年9月28日集團營收同比下降16.4%至10.8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大跌73%至2400萬美元。該集團旗下三大核心品牌均不賺錢,範思哲營收同比下降28.2%至2.01億美元,營業虧損爲300萬美元;Michael Kors營收同比下降16%至7.38億美元,亞洲市場收入下滑43%;Jimmy Choo實現了營收增長,但仍虧損。

作爲美國知名的設計師品牌,Michael Kors於1981年成立,曾被視爲輕奢賽道的頂流之一。2017年和2018年,Michael Kors先後收購了鞋履品牌Jimmy Choo和意大利奢侈品牌範思哲,交易後更名爲Capri Holdings集團。

Michael Kors在中國市場也頗受年輕消費者歡迎,門店從一二線城市到下沉市場均有佈局。但是,這兩年Michael Kors在國內似乎有些賣不動了。數據顯示,一年時間裡中國市場門店數量減少11家,去年接連關閉了三里屯太古裡、APM、朝陽大悅城門店,目前在北京僅剩3家精品店在營。官網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包括精品店和折扣店共169家門店。

本土設計師品牌崛起,老牌輕奢選手失去優勢

所謂輕奢,即價格適中、可負擔的奢侈品,代表品牌除Michael Kors,還有包括Tory Burch、凱特·絲蓓(Kate Spade)以及老對手蔻馳等。這些幾千元左右的包包、鞋子吸引了許多年輕消費者。據公開資料顯示,輕奢品牌的“高光時刻”在2014年,蔻馳等品牌紛紛出現高增長的態勢,但近年來多個定位輕奢的時尚品牌均在股價、市值、利潤率上出現了下跌。

令Michael Kors“鬧心”的是,本將成爲一家人的蔻馳又回到競爭對手的位置,其業績反而向好。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9月28日的2025財年第一財季,泰佩思琦集團淨銷售額爲15.1億美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淨利潤爲1.8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1%,旗下核心品牌蔻馳淨銷售額爲17.1億美元,同比增長2%。官網數據顯示,目前蔻馳國內有245家門店。

Michael Kors在輕奢賽道失利落後的原因是什麼?Capri集團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承認,近年來在品牌定位方面出現戰略失誤,Michael Kors快速提高配飾、鞋類和成衣價格,導致核心消費羣體忠誠度受損,加速核心消費者流失。爲扭轉局面,Capri集團推出一項全面的1億美元成本節約計劃,計劃在未來兩年內關閉約75家表現欠佳的Michael Kors門店,同時翻新150家門店。

Michael Kors在中國市場動作不斷,啓用楊紫爲亞太區代言人,開設限時麪包店等,可這些營銷努力並未轉化爲實際業績增長。有業內人士認爲,該品牌國內折扣店過多,促銷影響了品牌口碑和精品店的銷售。

“市場的風向發生轉變,年輕消費者的喜好越發多元化,他們會把買手袋、鞋子的幾千元轉向衝鋒衣、運動鞋。”獨立時尚諮詢師雪筠指出,不僅是Michael Kors,其他曾紅極一時的輕奢品牌都面臨業績壓力。“Michael Kors要再次獲得市場,需要品牌重塑,讓消費者在價格和設計、品質之間找到平衡點。”另外,她坦言,國內近年來國內以設計師品牌爲代表的輕奢品牌崛起,也讓這些老牌輕奢選手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逐漸失去優勢。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