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格林計劃三年內關閉1200家門店,醫藥零售“閉店潮”將要到來?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閆碩 北京報道
日前,美國最大的連鎖藥店沃爾格林宣佈,爲扭轉其陷入困境的美國業務,明年將關閉約500家門店,到2027年關閉約1200家門店。
無獨有偶,此前,華潤堂通過其社交平臺發佈公告,鑑於當前業務運營面臨着一系列外部不確定因素及多重挑戰,經過深思熟慮與權衡,華潤堂已作出艱難決定,將於2024年11月8日正式關閉其在香港的所有分店。
當前,我國藥店總量已經突破70萬家,大參林、老百姓、一心堂、益豐藥房等多家上市連鎖藥店門店數量持續增加。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今年上半年,我國有超1.5萬家的藥店關閉。
實際上,無論國內國外,醫藥零售“閉店潮”都已經成爲業內關注的話題。在我國各大上市連鎖藥房將要推出三季報之際,“藥店門店擴張是否將會繼續”、“‘閉店潮’是否將要到來”、“強監管之下,藥店如何實現新的增長”等話題再引關注。
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討論‘閉店潮’之前,我們需要關注的是門店的淨增長情況。因爲每一個行業都會出現閉店的情況,但是除了閉店還會有新開門店,如果新開門店數量超過了閉店數量,則屬於正向增長的過程。我認爲,未來各大連鎖藥店肯定會繼續‘跑馬圈地’,但是速度可能會放緩。另外,藥店的整體數量與現在相比會減少。”
藥賦能CEO、資深醫藥從業者邵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按照當前的情況看,我預計從今年開始逐步會有大量的店關閉,明年二季度左右將會迎來行業的‘閉店潮’。實際上,這些連鎖藥房的擴張主要是基於前兩年做的計劃,有一定的併購週期。我認爲未來各大連鎖藥店不僅不會再擴張,可能還會進行門店收縮。”
“閉店潮”或將至
根據《2023—2024年度中國藥店發展報告》,全國藥店門店數量從2019年的53萬家增長至今年的70萬家。以大參林、老百姓、一心堂、益豐藥房爲代表的上市連鎖藥房數量均超萬家,其中,大參林數量最多,達到16151家。
不過,連鎖藥店的高速擴張並未帶來理想的業績增長。根據財報,在包括大參林、老百姓、一心堂、健之佳、益豐藥房、漱玉平民在內的六家連鎖藥房中,今年上半年僅有益豐藥房一家實現了營收淨利雙增,其餘5家淨利潤皆是下降,其中漱玉平民更是下降80%以上。營業收入方面,雖然6家企業都是增長,但增幅不大,大參林和漱玉平民增幅都是僅超10%,而其餘4家增幅均在10%以內。
對於淨利潤下降,多家企業表示,主要是消費力下降、尚在培育期的新店較多等原因導致毛利率下降以及銷售費用率增加所致。
實際上,當前零售藥店業績承壓是普遍現狀。近段時間以來,零售藥店客流量在持續下降。另外據行業機構數據,2024年上半年,零售藥店平均銷售額同比下滑10.6%,其中客單價同比下滑8.9%,在個賬減少、經濟下行的影響下,消費者花費明顯趨於謹慎。
邵清認爲,醫藥零售出現客流量、客單價雙降的原因,業內已經有了普遍共識,首先,由於醫保政策的持續改革,患者開始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迴流,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又有很好的服務,患者很願意前往;其次,線上分走了一批患者,因爲無論是B2C還是O2O業態增速都很快,大部分患者願意在線上購買;此外,目前患者對一些產品的購買率在持續下降,主要是因爲他們不再囤積藥物,而是用多少買多少。
“現在整個行業平均有10%以上的虧損,東北區域的虧損還會更嚴重,整個行業的毛利都在下降。因此,我認爲從今年開始會逐步有大量的店關閉。很多人認爲,相比連鎖藥店,‘閉店潮’對單體藥店的影響更大,但我覺着不能這麼簡單分析。”邵清表示,如果將單體藥店按開店時間分爲老單體藥店和新單體藥店的話,閉店潮所帶來的影響大小應該依次爲新單體藥店、連鎖藥店、老單體藥店。
“因爲新單體藥店很多負責人是外行轉過來的,或是存在盲目拓展的情況;老單體藥店由於時間較長,有一定的經營能力,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邵清解釋道。
近些年,醫藥電商平臺紛紛崛起,以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爲代表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以賣藥爲主要收入來源,蠶食着醫藥零售的市場。
對此,趙衡認爲,線上肯定會分流走藥店的生意,不過這不是藥店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因爲線上已經發展很多年了,習慣於線上購藥的羣體也向來都是線上購買,而對於不習慣的羣體,比如老年羣體,其實再使用線上購物的可能性並不是太大,所以競爭格局已經挺明確了。
“線下藥店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行業本身面臨的問題,如醫保、醫療反腐等方面。”趙衡強調。
合規經營是關鍵
近年來,隨着新醫改的深入推進,門診統籌、“雙通道”管理等政策逐步落地,醫藥反腐、價格專項治理、線上醫保結算等工作也在持續推進,這些都影響着醫藥零售競爭格局的重塑。
2023年,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指出完善定點藥店門診統籌支付政策、明確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的配套政策。
趙衡指出,門診統籌會導致藥店整體客流的下降,一些患者會前往醫院或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購藥。邵清也認爲,門診統籌政策對藥店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會導致患者分流。此外,儘管“雙通道”管理已經在逐步推進,但落地的情況其實並不好,當前處方來源仍然是一個問題。
實際上,多家連鎖藥房在半年報中也指出門診統籌政策的實施會爲其帶來一些挑戰。比如,漱玉平民指出,報告期內,各省市正在不斷持續完善門診統籌改革政策的落地執行,目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和相對滯後性,後續在逐步完善後會有一定的增長空間。健之佳表示,公司所處區域門診統籌政策因處方來源尚未突破,外流處方少,門診統籌政策的集客紅利尚未呈現。
隨着門診統籌等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地,藥店的合規經營也更爲重要。趙衡指出,對於拿到門診統籌資格的藥店,合規要求也就更嚴。很多藥店其實都有打“擦邊球”的行爲,面臨着嚴格的合規要求,以後這些行爲都不太可能出現。其實這也是藥店將放緩擴張腳步的一大原因,他們會更有針對性、有目標性地進行擴張。
今年以來,不少上市連鎖藥店因合規問題被業內廣泛關注。3月,大參林實控人柯金龍,被確認以單位行賄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5月,一心堂因“違規使用醫保基金”問題,被國家醫保局約談,三個月後,一心堂退回違規問題涉及的醫保基金1070餘萬元;7月,老百姓實控人謝子龍被留置、立案調查。
此外,近日根據國家醫保局等相關部門調查,哈爾濱4家藥店涉嫌存在欺詐騙取醫保基金的問題,公安部門對涉事藥店已經全部刑事立案。其中,4家藥店中有3家歸屬上市公司。具體而言,寶丰大藥房深業店、上藥科園大藥房、思派大藥房分別是漱玉平民、上海醫藥、思派健康旗下藥房。
邵清表示,醫保對於藥店而言,以前是一個紅利,現在可能是個“雙刃劍”。以前有很多藥店收入的一半左右,甚至百分之七八十都來自於醫保支付,其中有些藥店存在套保行爲,將醫保當成“唐僧肉”。但是,醫保資金是全民的資產,當前對醫保基金的監管已然趨嚴,相關部門通過飛檢、約談等多種形式進行嚴格監管,這是必然趨勢。
亟需轉型升級
10月21日,國家醫保局發佈《“公開比價+”讓定點藥店價格更加公開透明、公平合理》一文,介紹了各地醫保部門積極探索定點藥店藥品價格管理的有效做法,通過“公開比價+”的方式,增進市場公平競爭。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在“上網店,查藥價,比數據,抓治理”專項行動的開展下,定點藥店想要通過高價售賣藥物賺取醫保份額,已經不太可能,因此一些藥店會在權衡利弊之後選擇退出醫保。
近段時間以來,藥店主動解除醫保協議的現象並不罕見。比如,山東醫保局公告顯示,9月中旬至今,已有超30家藥店解除或中止醫保協議,其中有不少藥店屬於主動解除;9月29日,興安盟醫療保障局發佈公告,截至當日,興安盟104家醫藥機構主動退出醫保服務協議;9月29日,滿洲裡市醫療保障局通報,滿洲裡市已有52家醫藥機構主動退出醫保服務協議,並獲得批准。
“未來藥店有兩種選擇,一是嚴格按照國家的要求進行經營,這樣毛利就會很低,所以要迭代經營模式,迭代服務;二是一些企業可能因爲醫保掙不到錢,將降低醫保產品的佔比,或直接退出醫保,就賣自費藥或者保健品、醫療器械等產品。這兩種路徑都是可行的。”邵清說。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文章也指出,近些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試點開通醫保個人賬戶資金用於網絡藥店線上購藥支付。其實線上醫保結算工作的推進也在影響着線下零售,邵清認爲,這種影響更多還是負面的。不過,企業要積極擁抱,因爲線上醫保還是基於線下藥店的生意,只是開了線上的通道而已。
面對政策、市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爲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藥店需要積極轉型,找到更符合自己發展的路徑,而不能再用原先粗放式的,甚至包含灰色利益的經營模式。”趙衡說。
邵清認爲,醫藥零售現在是一個比較艱難的行業,藥店爲提升自身競爭力應做好三件事:第一,做好數字化升級,擁抱互聯網,擁抱O2O、B2C和直播電商,因爲顧客在哪裡,企業就要去哪裡做生意。第二,要夯實自己的線下服務能力,讓藥店變成服務的載體,進一步鞏固既有客戶。另外,要對品類進行調整,以前更多是賣藥,未來可能要更多賣大健康產品。第三,企業要合規經營。
“未來一定會有些藥店因經營不善而被淘汰,藥店數量也會回到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可能中國只需要30萬家,甚至20萬家藥店。當藥店數量回調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之後,大家可能就會沒有那麼艱難。”邵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