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薪酬9800萬,一私募風控負責人火了!兩年偷逃稅3200萬

(原標題:金融圈刷屏!兩年薪酬9800萬,一私募風控負責人火了!兩年偷逃稅3200萬,稅務局出手了)

一份稅務局的罰單,近日在金融圈刷屏。刷屏的不僅僅是罰單金額,還是令人羨慕的高薪。

近日,深圳某私募的合規風控負責人靠勞務報酬兩年就賺了9803萬元,但卻通過虛假申報偷稅3182萬元,引發市場關注。深圳市稅務局發佈的對張某某《稅務行政處罰告知書》顯示,張某某通過將個人取得的勞務報酬轉換成爲個人獨資企業經營所得,進行虛假申報,造成少繳個人所得稅,是偷稅。深圳稅務局擬對張某某處以罰款1591萬元。

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上述私募管理規模爲10億元~20億元,但全職員工僅5人,取得基金從業資格人數僅3人。有行業人士表示,果然是人少賺錢多,2年就賺了1個億。

鉅額偷稅遭稽查,將被罰1591萬元

早在今年5月,深圳稅務局稽查局就發現了張某某有稅收違法嫌疑,依法對張某某(公司)進行稅務稽查,並向張某某發送了一份《稅務檢查通知書》,決定對其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的涉稅情況進行檢查。

11月13日,深圳市稅務局發佈了對張某某《稅務行政處罰告知書》。經查,深圳市稅務局發現,張某某通過設立個人獨資企業轉換收入性質,將從深圳某某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公司取得的勞動報酬轉換爲上海諦憬企業管理諮詢中心、上海碩誠企業管理諮詢中心等個人獨資企業的經營所得,進行虛假申報,造成少繳個稅。

2020年至2021年,張某某取得財務諮詢服務等勞務報酬所得9803萬元,其中,2020年獲得5289萬元、2021年獲得4514萬元。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張某某2020年至2021年度應申報繳納個稅3498萬餘元,但實際只繳納315萬餘元,少繳納個稅3182萬餘元。

深圳市稅務局認爲,張某某將個人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轉換成爲個人獨資企業經營所得,進行虛假申報,造成少繳個人所得稅,是偷稅。擬對張某某少繳的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3182萬元,處百分之五十的罰款1591萬元。這意味着,張某某不僅被罰款1591萬元,還要補齊3182萬元的個稅,補繳加罰款合計達4773萬元。

深圳稅務局表示,自公告之日起滿30日,即視爲送達。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之前,張某某有陳述、申辯和提出聽證的權利,逾期將視爲放棄相關權利。

11月18日,深圳市稅務局迴應上游新聞稱,“相關案件正在辦理中,若當事人罰款不能對應繳納的話,稅務部門會有相應的執行措施。”

兩年賺了近億元,私募員工數量僅5人

值得注意的是,張某某兩年就賺了近億元的勞動報酬,也備受關注。

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張某某是上述深圳股權私募基金的合規風控負責人,也是該公司的合夥人,持股比例30%,與另一位股東並列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則佔比40%。

該私募目前的管理規模爲10億元~20億元,註冊資本爲1000萬元,在管基金數量爲3只,全職員工僅5人,取得基金從業資格人數則爲3人。有行業人士表示,若按照股權比例來粗略估計,另外兩名股東那兩年的收入可能也過億元,公司收入超過3億元,那得幫助客戶賺十幾億元。

據瞭解,張某某名下個人獨資企業上海諦憬企業管理諮詢中心、上海碩誠企業管理諮詢中心分別成立於2020年3月2日和3月4日,實繳資本各100萬元。但社保參保人數均爲0,兩家公司先後於2022年3月4日和7月27日註銷,可能就是個空殼公司用來走賬避稅用。

有律師表示,如今張某某涉嫌偷稅,並且金額巨大,如果繼續消極應對,或面臨逃稅罪的刑事責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