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忠與逆──對於黨內政治鬥爭敢怒不敢言(十九)

這時中共中央總書記雖是向忠發,但中央政治局在一九三○年六月十一日的會議,卻是由候補中央委員李立三主導,在李之提議下通過「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形成以冒險主義爲特徵的「立三路線」。初期毛澤東未反對「立三路線」,但在九月「二打長沙」失利後,(紅軍第三軍團彭德懷部於七月二十七日攻克長沙,因國軍反擊,八月六日撤出長沙;八月下旬,朱、毛奉令再攻長沙,至九月中旬仍無進展,乃撤回江西。)毛開始抵制此一路線,堅決不再攻打大中城市。

十月,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李文林傳達中共中央指示朱、毛攻打南昌、九江等大城市,毛堅決反對。代表「立三路線」的李文林,勉強同意毛澤東暫時不打,但表示最終還是要打南昌、九江。這引起毛澤東對李文林強烈不滿,認爲李所領導的江西省行動委員會不配合、不支持紅一方面軍的作戰,他決定要鬥倒這位跟他對立的「同志」,於是製造了「AB團事件」,也讓林彪首次見識到毛澤東鬥爭手段之陰狠毒辣與殘暴。

召開六屆三中全會

一九三○年九月中共在上海召開六屆三中全會,傳達共產國際指示,糾正「立三路線」的錯誤,結束了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路線。此次會議,因李立三的下臺,使江西省省委書記李文林失去了靠山,毛澤東同時又由一般中央委員補選爲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政治地位獲得提升,於是他在十月十四日以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名義給中共中央寫信說:「贛西南黨團兩特委機關、贛西南蘇維埃政府、紅軍學校發現大批AB團分子,各級指揮機關,無論內外,多數爲AB團富農所充塞。」因此,毛澤東決定進行一場以「反AB團」爲名目之整肅異己的肅反運動。

毛所稱「AB團」係指國民黨於一九二七年由程天放等一些黨員所組成的一個次級團體,AB兩英文字母並無「反共」意義在內,而是分別代表省、縣級組織,但毛澤東將AB兩字曲解爲「反布爾什維克」(ANTI-BOLSHEVIK),即反共產黨之意。他在十一月底下令將李文林作爲AB團重大嫌疑犯關押起來。

爲了要取得鬥爭李文林證據,十二月毛澤東下令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將駐在富田的江西省委和省蘇維埃兩機關主要幹部七十餘人一齊逮捕,嚴刑逼供,終於屈打成招,誣陷李文林是江西「AB團」首領。毛乘勝追擊,又逮捕了江西地方部隊紅二十軍一批幹部。引起紅二十軍一七四團官兵不滿兵變,包圍軍部,砸開監獄,釋放所有省委、省蘇維埃、和紅二十軍被捕幹部。毛澤東派紅軍學校武裝人員前往鎮壓,亦被解除武裝。劫獄之軍隊並散發傳單、張貼標語:「打倒毛澤東,擁護朱彭黃!」(指朱德、彭德懷、黃公略。黃公略,黃埔一期畢業,時任紅軍第一軍團第三軍軍長),指責毛澤東「有當皇帝思想」,這就是所謂「富田事變」。

中共後來查明,在江西共產黨的組織系統中根本沒有「AB團」。「富田事變」是毛澤東處理內部矛盾激化而成,錯殺了許多忠誠的共產黨員和紅軍幹部。當時刑訊逼供之殘酷,據共軍將領蕭克(上將)在一九八二年回憶說:「即便過了半個世紀,也不能不令人慘然一嘆。我們這些過來人也覺不堪回首。」

首次開黨代表大會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共爲慶祝蘇聯十月革命紀念日,在瑞金召開中央蘇區第一次黨代表大會,纔不指名的批評了毛澤東的「肅反擴大化」,「把一切反動分子,一切不滿分子,一切犯了錯誤的人,都當做AB團看待的。肅反代替黨內的思想鬥爭與兩條戰線的鬥爭。」「縮小到破獲、捉拿、處決的範圍裡去。」中共承認紅軍中破獲的「AB團」成員達四千四百人以上,佔紅軍總人數的九分之一;地方黨政機關比例更大,有的整縣整鄉的黨員被當作「AB團」分子拉出去槍斃。連參加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紅軍,這些政治質量最好的部隊,也被誣攀抓了許多「AB團」分子,紛紛成了槍下冤魂。

「反AB團事件」及「富田事變」都是林彪親眼目睹,當時他雖受到毛澤東的賞識與重用,未被牽涉,但是看到毛澤東的殘暴鬥爭,既不敢怒也不敢言,這種畏懼心態造成了他爾後長期在毛所發動的歷次政治鬥爭運動中的心理障礙,既不敢反對,又必須表態支持,甚至要協助毛澤東鬥爭異己,只有私下偶然會對家人、親信透露不滿。(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