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乾元豆包 傳承媽媽40年好滋味

林乾元開設豆包工廠,希望傳承媽媽留下40多年的好味道。(潘建志攝)

林乾元的豆包工廠,員工將熱豆漿上凝固的豆皮撈起,折成豆包。(潘建志攝)

林乾元的豆包工廠,員工將熱豆漿上凝固的豆皮撈起,折成豆包。(潘建志攝)

走進林乾元位於屏東萬巒的豆包工廠,嫋嫋煙霧中散發着濃濃的黃豆香,幾名員工賣力地將熱豆漿上凝固的豆皮撈起,折成豆包。他的豆包工廠是目前屏東縣唯一合法的一家,雖然製作成本比其他廠商高,但他希望能用心將媽媽的好味道傳承下去。

林乾元說,民國61年1名製作豆包的親戚因生意失敗,將機器丟在他們家,他媽媽覺得機器空在那也可惜,便在家裡重起爐竈,開始賣豆包,沒想到無心插柳生意愈做愈大。林乾元在20年前開始承接母業,7年前又擴大成工廠。

目前林乾元的工廠有10多名員工,每天能生產3千臺斤的豆包、豆皮、豆泥、豆腸等豆類產品。他說,這些產品只是外型不同,其實都是周樣的東西;豆包的蛋白質含量高達40%,是很棒的食品,消費者則以寺廟、出家人爲主要族羣。

製作豆包的方法,是將豆漿放在淺盤上隔水加熱,熱度調到每15分鐘就能在表面結成豆皮,人工撈起後摺疊、冷卻、包裝,再送進冷凍庫,製作過程簡單。林乾元的豆包厚實、豆香味濃,很受消費者喜愛。

爲了要將媽媽的味道好好傳承下去,他堅持一定要開合法工廠,雖然生產成本因此提高,卻也打出好口碑。創業過程中,他曾因經驗不足,冷凍庫降溫太慢,導致一整批豆包壞掉,讓他損失慘重。

目前他的產品分爲使用基改和非基改黃豆2種,非基改豆包價錢貴了1/3,仍非常搶手。他說,幾年前他剛推出非基改豆包時,因價錢太貴乏人問津,還曾整批丟掉,現在則因食安問題嚴重,反而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