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耕仁/謾罵和歧視,臺灣贏了疫情卻輸了外交?
▲譚德塞在記者會上指責臺灣對他進行人身攻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自今年始,新冠肺炎在全球延燒,臺灣在防疫上的政策如疫情爆發之初就進行超前部署,並且與民衆極高的政策配合度的相互結合下,獲得了豐碩的成果。許多友邦國家乃至國際護理組織都紛紛向臺灣請教防疫經驗。但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卻反稱臺灣政府對他進行人身攻擊。當下政府是否認這麼做的。
然而,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在〈臺灣真的沒攻擊譚德塞嗎〉一文中列舉了此次事件的案例,比如臺灣的PTT論壇上充斥Negro(黑鬼)、垃圾黑人等種族歧視字眼外;更嚴重的是,在官方態度上,副總統陳建仁曾批WHO「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外交部長吳釗燮曾言「WHO的領導幹部是不是活在平行時空」?以及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曾嗆「快把這傢伙(譚德塞)帶下去量個體溫吧,這是武漢腦炎嗎」。簡而言之,此文認爲臺灣的從上到下的輿論風向導致許多網民「出征」譚德塞甚至是世界衛生組織,因此導致譚德塞在4月8日的反擊。
外交部門將砲火對準譚德塞當然讓人民感受到一種爽度與宣泄,但明擺着把砲口直接對準世界衛生組織是對的嗎?筆者認爲這種外交行爲對於臺灣應是弊大於利的,特別是在疫情期間。
外交的目的是什麼,目的不外乎兩點,一個就是讓臺灣擁有良好的國際形象,一個是替臺灣爭取國際間的更多的合作關係,從而爲臺灣人民爭取更多福祉。但這場臺灣針對譚德塞與WHO的罵戰,解決了前面兩個外交目的了嗎?
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嚴厲譴責了對於臺灣當局對於其個人進行的人身攻擊,這的確在國際引起了軒然大波,臺灣看似獲得了國際上的關注,但在國際的形象上,特別是在黑人衆多的非洲各國間的形象,有因此具體獲得實質的讚美或改善嗎,顯然並沒有?
錯誤的方法可能使臺灣在看似獲得了鎂光燈的聚焦下,同時也將使臺灣在國際上的形象上大大受損。另外,還有人認爲,這種高層喊話其實反映了多數臺灣網民的心聲,這樣喊話能很大程度地凝聚臺灣人民。的確,由於臺灣處在極爲不利的外交環境,政府很容易就能借由國際的弱勢來製造悲情意識。但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外交爲內政服務,並不尊重外交本身的目的與專業,這對於外交第一線人員與行政體系都是極大的傷害。
除此之外,還有某些人看到近日美國總統川普決議暫停美國對於WHO的金援,認爲這是美國支持臺灣當局的觀點,這將是臺美關係升溫,進入世界組織的大好時機。筆者認爲這也是有理解上的偏誤。
原因在於自川普上任以來,美國退羣已成爲常態。在聯合國15個周邊組織中,美國真正在乎的只有依據股權控制決議的世界銀行,其餘一國一票的組織如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權理事會等等美國近年都陸續退出。在這種退羣背景下,打算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臺灣應該隨意跟風嗎。
另外,此次川普抨擊WHO,不僅沒有獲得國會的支持,在G7會議上,各國領袖也紛紛表示支持WHO,甚至連Bill Gates近日都提出支持世界衛生組織1.5億美元。這些具有遠見,關心世界局勢的商人與政治領袖之所以堅定支持WHO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清楚明白美國與各自國家內有多少醫療衛生機構是屬於WHO體系下的受惠者,他們爲了解決這次的疫情,必定需要來自WHO的支持。並且除了肺炎之外,其他的全球傳染病如伊波拉、瘧疾、肺結核和愛滋病等需不需要控制呢,如果需要,那掣肘WHO會使誰的利益受損呢?
譚德塞是由聯合國190多國的成員國選擇出來的執行長,他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僱員。他的工作任務就是根據各國的決議,執行決議,並向各國負責。我們可以去檢討他在疫情中的作爲,但喊話方式得特別注意,不可失去理性,淪於謾罵歧視,更不可隨意將敵意上升至整個世界衛生組織,因爲這樣只會讓臺灣在國際上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損害臺灣人民的整體利益。
我們在嚴峻的疫情時期,真正該做的事情是努力向全世界訴說我們在醫療上、防疫上能爲各國做出貢獻。我們應儘可能可能維持疫情上爭取到的優勢,減少外交上的失誤,減少激烈的政治操作、甚至人身攻擊,否則我們將喪失展示臺灣優秀一面的正當性。
熱門推薦》
►朱學恆/爲國干城反成破口?停止究責基層士官兵!►趙春山/臺灣口罩如燙手山芋 一聲「呃」凸顯外交困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