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擺渡人:來自老兵的故事

(圖/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當銀幕一開始,這段文字緩緩打上:「離去時風吹黑髮,再回首雪滿白頭,時代的颶風吹過海峽兩岸,捲走青春、歲月、悲歡與離散,卻帶不走朝思暮想,望穿秋水的鄉愁……」我就禁不住熱淚盈眶了。人生怎麼能活成你無法抵擋只能順從的悲劇啊?這,就是《傷痕:老兵的故事》史詩級紀錄片想告訴我們的事。

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的劉德文里長,因轄區內有個祥和山莊,他發現裡面住着的榮民一個接一個離開人間,從此開始「靈魂擺渡人」的工作。什麼是「靈魂擺渡人」呢?劉里長不斷自費帶着已故榮民的骨灰罈踏上返鄉路,從第一位榮民文開發過世前答應帶他回鄉開始,劉里長已幫忙兩百位榮民完成落葉歸根的心願。其實,劉里長本是閩南族羣,卻把這些老兵當作自己父親一樣對待,二十幾年來,不辭辛苦奔波兩岸,帶着伯伯們的骨灰回鄉。

這種無私的大愛,讓我看得心中真是感慨萬千且無比感佩。但,這部電影紀錄片最特別的敘事,就是不只告訴我們老兵「死後的故事」,還告訴我們老兵「生前的故事」;不只告訴我們老兵「回鄉的故事」,更告訴我們老兵「來臺的故事」,每一則故事都如此令人痛徹心扉,演繹着個人置身在國難中的悲歡離合。

當政府遷臺後,卻在雲南留下一支部隊,這支部隊後來撤離到泰緬一帶,日夜等待中央揮軍光復大陸國土,卻始終得不到任何奧援,最終被遺棄於荒山野嶺任其自生自滅,淪落成爲三不管地帶的難民,這就是「泰緬孤軍」,更是後來由柏楊撰寫知名小說《異域》的取材內容,相信這段故事大家都已耳熟能詳。

但,大家不知道的事情是說:泰緬孤軍置身的異域,那裡有二十座墓園,裡面全埋着國軍弟兄,這些人全都是爲保護中華民國而犧牲的英烈,他們的後人依然在村中高掛着中華民國的國旗,還有活着的弟兄則已經90幾歲了,當立法委員吳斯懷特別過來看這羣孤軍後人,還沒下車,就開始掉眼淚了。

吳斯懷立委說:「我看見在黃土路上,幾百人站成兩排,拿着國旗唱中華民國的國旗歌。」這就是孤軍後人表現出此生跟「祖國」的緊密連結。吳斯懷請國防部製作「雲南反共救國軍紀念章」頒給還活着的老兵,從照片中看出老兵躺在病牀上,滿面的淚水,他的兒孫轉告:「爺爺說自己這一輩子都值得了。」

孤軍後人告知,在異域死亡的先人有着共同的心願,就是希望「回到臺灣」,奉祀於國民革命忠烈祠。吳斯懷立委特別請國防部派人過來接滇緬孤軍948位英靈的神位,當神位交給我們的許處長,讓這些忠烈英魂踏上歸國的路,現場與會人員高聲齊唱梅花,無數忠烈的子孫潸然淚下。

當神位回到臺北,來到忠烈祠,本來陽光明朗,頓時狂風大作,大雨滂沱,吳斯懷立委回憶說:「我直接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因爲大家無不覺得:「老天都在哭泣!」雷,跟着神位在重重打着,儀隊樂隊全身都溼了,將領則挺直站在雨水裡面,迎接着他們的前輩,我在電影院內,則聽到觀者的痛哭失聲。

密蘇里大學歷史系楊孟軒教授寫出《逃離中國》的著作,他在紀錄片被訪談時表示:「我作爲一個二二八受害者的家庭的後代,寫出一本對於外省人的經驗充滿同理心的書,我也不覺得這件事情真的有這麼困難,畢竟這是你前一代人的故事,並不是你的故事,真正的受苦者也不是你。」

我在這部紀錄片中,看見好幾位善良的人,不論有沒有姓名,自願來當這羣老兵的「靈魂擺渡人」,更看見無數來自老兵的靈魂,在這部紀錄片中,由這裡擺渡到那裡,他們就是自己的擺渡人,牽引着事情的發展,只因爲他們始終記掛着「回家」。這部電影充滿着對人的關懷,來自每個靈魂至深的渴望。(作者爲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