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確診高興一下就好!專家曝「居家檢疫2隱憂」:社區感染仍不明

李秉穎認爲,防疫上仍有些漏洞,不該因爲零確診而鬆懈。(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林妤柔綜合報導

指揮中心昨(14)日宣佈零確診的好消息,讓不少醫療人員民衆都相當開心,連知名飯店點燈慶祝。不過,感染科專家表示「零確診高興一下就好」,因爲這隻代表境外衝擊結束,而非對社區感染的控制。他提到,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規定不夠嚴格,恐成爲防疫漏洞,不該因零確診而馬上鬆懈。

臺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15)早接受電臺節目周玉蔻新聞》的訪問,認爲「零確診高興一下就好」。他表示,零確診只說明第三波的衝擊結束,主要來自境外衝擊,而非對社區感染的控制。

李秉穎進一步解釋,一開始疫情高峰中國旅客回臺,第二波是歐美國家,第三波是海歸潮,先前臺灣疫情數目波動跟境外有關,這次的零確診代表境外移入數減少,但境內本土社區感染纔是最需要觀察的。臺灣的本土社區感染是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大概是零到兩例,必須再觀察久一些。他預期,未來還有一到兩例社區感染出現,不代表已經破關。

此外,李秉穎提到還有四例不明社區感染待釐清,包括酒店公關學生、社區保全,所以臺灣還沒完全解除警訊。「零確診表示防疫績效,的確很有效阻斷境外傳入」但他直指,目前重點是不能讓社區感染數目上升,所幸不明感染源是持平個位數

提到防疫措施,李秉穎直言「最大的漏洞就是趴趴走」,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的人趴趴走,完全沒有停止。他認爲應該要逐步加重懲罰、逐步嚴格限制,如果真無法有效遏止,可能就要強制隔離,當作一般確診,自行付錢,違反秩序者就不該由公家機關出錢。

此外,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要待在家14天,但是隔離、檢疫者卻可以跟家人接觸,也是一個問題。先前也聽過病患傳給家人的案例,如果該家人是無症狀感染,沒有警覺性外出,就有很大的機會傳給外面的人。李秉穎表示,雖然指揮中心有祭出新規定,仍對「居家檢疫規定有點太鬆」,其中也還有許多漏洞,他認爲一定要規定的很嚴格、清除,才能減少防疫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