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技術解決線上線下矛盾,讓「坐商」變成「行商」

由於技術和市場變遷,消費者養成新的購物習慣,比如沉浸式或者衝動式的購物,以及流量隨着移動化的滲透率基本見底,以至於增長乏力。更大的挑戰來自於渠道,微信、抖音等主流流量平臺目前仍然止步於平臺內自循環,平臺與平臺之間缺乏打通。這樣對於品牌來說,考慮到客戶來自不同渠道、不同的流量平臺,包括線下的經銷商、代理商等分銷渠道和終端門店,以及線上電商平臺,消費者分佈在如此之多的不同渠道,如何進行目標客戶運營成爲品牌面對的特別大的挑戰。這也是雲徙科技創立多年來,一直在研究並提出解決方案的問題。

與其說雲徙科技是一家營銷技術(Martech)公司,不如說這是一家零售技術(RetailTech)公司。雲徙科技的客戶遍佈各行各業,跨衣食住行多個賽道,其中既有服裝、酒水這樣離生活很近的行業,也不乏地產、新能源汽車等看起來「高大上」的行業,而這些行業大都面臨着競爭的壓力和存量經濟的挑戰。

雲徙科技副總裁兼CTO李楠提出,品牌方需要數字化技術幫助他們改變理念,從原來只要做好商品,等着客戶上門做生意的固化思維,轉變爲D2C的理念。李楠特別強調說,D2C不是說直接賣給消費者而放棄經銷商渠道,而是關注如何通過數據和技術的方式運營消費者,深耕消費者的終身價值,提高品牌在不同渠道的收入,分析不同渠道的投入與轉化,判斷營銷活動的方向,等等。

雲徙GOS增長運營平臺

今年,雲徙科技推出新的產品矩陣「雲徙GOS增長運營平臺」,其中中間一層是最核心層,雲徙稱之爲運營中臺,幫助客戶增長提供運營服務。李楠解釋說,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甲方企業組織需要實現數字化,會賦予中臺組織相關的統一用戶運營、商品運營,新零售運營的職責。運營中臺就是服務這個部門的,包括新零售運營中臺、全域消費者運營中臺、全鏈路渠道運營中臺和全渠道供應鏈運營中臺四個部分。

運營中臺之上的一層則是前臺應用,亦即雲徙提供的端的應用如門店助手、企微助手、經銷商訂貨、數字商城等,服務於品牌生態中的終端、經銷商等生態夥伴和C端消費者。其中,終端和經銷商需要進貨、採購、品牌營銷、營銷推廣等服務,都可以通過這一層的諸多應用來完成。

在運營中臺的最下面一層,則是雲徙的技術底座,具體包括移動互聯技術、雲原生技術、大數據技術、AI算法技術、物聯網技術等。這些技術不但支持應用和中臺開發,還要進行相應的組件化以及半商品化。李楠介紹說,雲徙的一些大客戶有很多系統都是自研,不大采購運營商的中臺系統或應用,就需要這類基礎組件。

針對零售端的業務增長舉措

基於雲徙GOS增長運營平臺,客戶爲了實現增長,也需要進行一些業務舉措。針對零售端客戶,李楠提出增長的三項業務舉措:

第一項業務舉措,是採用數字中臺打破各個平臺組成的「孤島」,亦即針對跨區域、跨渠道的消費者數字資產進行精細化運營。這些全渠道整合起來的會員和潛客資產,他們有着怎樣的客戶旅程和終身價值?爲了完成這樣的工作,零售端需要在渠道設計交易觸點,例如線下門店的傳統觸點是POS機,而新出現的無人值守交易門店,可以是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掃碼交易,甚至AR、VR等技術實現的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設備。

線上交易觸點則可以是抖音、支付寶、微信小程序等。爲了在這些線上交易觸點實現轉化和流量承接,零售端需要採用一些智能技術以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以及數據技術以沉澱會員資產,並構建消費者旅程。營銷活動之後,零售端可以根據不同渠道的效果,衡量客戶的UV轉化和客單價,對下一次投放進行指導等等。

第二項業務舉措,不論是連鎖門店、直營店,還是加盟店,李楠提出希望能夠把這些門店「從坐商驅動成爲行商」。也就是說,從等在那裡做生意,變成主動出擊做生意。具體來說,線下渠道採用的是線上線下O2O融合的方式,把線下門店導購資源進一步盤活,和線上形成無縫聯動,同時把線下交易場所轉化爲客戶對品牌商產品和品牌體驗的「陣地」,而不僅僅是一個賺錢的地方。

除了提供全渠道融合的體驗外,線下門店「爲了與消費者打交道提供最便捷的購物體驗」,例如利用擴展現實形成的體驗、無人購物的體驗等等。品牌不能只做線上營銷,而放棄線下渠道,「品牌觸達成千上萬的消費者是非常困難的,只有門店能夠幫助品牌做到這一點。」李楠建議品牌發動線下的營銷人員既做線下,也做線上轉化。當然這個過程中,會涉及數字化組織利益分配的變化,組織流程的權利的變化,「比如說線上門店的交易,算不算線下的業績?」當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激勵,讓「坐商」變成「行商」,再實現線下門店的數字化升級,讓消費者願意去參與一些內容類的營銷活動,甚至體驗新技術,可以形成線上線下的聯動。

線下門店的數字化

第三項業務舉措,是零售端在線下全渠道和線上的電商渠道進行模式上的疊加,「例如門店在做電商業務的同時,做一些團購業務,甚至利用電商輻射周邊區域,將門店發展成爲前置倉,做同城自提、同城配送的業務。」這方面典型的例子如優衣庫,已經從店員服務顧客轉變爲客戶自選,甚至在網店下單後去門店提貨。消費者只要掃描二維碼,所能獲得的營銷權益、優惠活動都會自動提供。

除了線下門店的數字化技術,品牌方還需要了解供應鏈和物流環節的技術。例如,供應鏈環節如何利用算法去解決配送問題。李楠介紹說,品牌往往有龐大的門店網絡,以及網絡之上的區域倉、總倉甚至電商倉。如此之多的庫存資源,品牌需要利用算法去尋找最佳的貨源,解決分貨和發貨的問題。分貨指的是對採購人員來說,貨品應該放置在什麼地方。發貨指的是對消費者來說,根據消費者所在的不同區域,選擇最便利的倉庫發貨,或者當門店庫存不足時候,自動化將訂單轉到其它門店發貨——當然兩個門店之間的利益分配,也需要設計。

這背後依賴的是品牌方基於業務對庫存模型的理解與設計,對出庫、入庫、揀貨、調補等業務流程的梳理,同時品牌方還需要通過算法實現自動化,利用規則和數據及應用完成相應的工作。

近年來出現的「數字化」線下門店,如便利蜂和盒馬等,屬於「新物種」。不論是便利蜂這樣的社區終端,還是盒馬這樣的大型商超,前端可見的是無人收銀、O2O融合線上線下等技術;但後端不可見的,如供應鏈管理、自動化、智能技術、配送技術,都是走在業界前列的,也值得有零售業態的品牌企業去學習。

但李楠也認爲它們的模式是很多傳統品牌無法「抄作業」的。品牌如果拋棄原來的組織架構,生搬硬套便利蜂和盒馬的單店盈利模式、數字化組織設計、供應鏈網絡設計,另起爐竈,會讓企業「傷筋動骨」。品牌企業需要做的,是利用相關的技術,學習參考便利蜂、盒馬鮮生的案例,選擇幾項關鍵業務舉措之一來完成。

李楠建議說,其中最優先也最現實的,是線上線下的全渠道融合,其中涉及電商技術、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和AI等,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雖然O2O不是一個新鮮詞彙,但是真正做好『全渠道』的企業並不多。」

解決渠道商問題的零售技術

李楠同時介紹了針對渠道商的數字化趨勢。以消費者的銷售訂單爲起始點,所有品牌都有一個願望:釐清經銷商在營銷環節中的花費與作用。對品牌來說,經銷商就像是黑盒,花了多少營銷費用,怎樣花的營銷費用,這些費用中有多少投在銷售終端上,所起到的效果如何,商品賣給了哪些消費者……諸多問題,都很難解答。

爲了打開經銷商這個「黑盒」,涉及商業模式的變化。具體來說,就是讓經銷商、代理商等渠道商轉變成爲運營商的職能和角色,幫助品牌開拓更多的銷售終端,且賦能這些銷售終端,讓銷售終端成爲品牌經營的陣地,再通過每個銷售終端輻射成千上萬的消費者,形成「m乘以n」的效果。如此一來,銷售終端到消費者之間的銷售訂單數據能夠被品牌獲取。當然,其中涉及到流程、組織方面的利益梳理,需要重新設計,以維護經銷商、代理商的關係。

渠道商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涉及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解決很多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李楠介紹說,一些品牌會設置督導、巡查員一類的角色,負責檢查大型商超、連鎖店以及規模更小的夫妻店,看看是否陳列了指定的產品。對於一些面對普羅大衆的品牌來說,往往涉及各種業態在內的數十萬家門店,難以一一查看,品牌方這時候就可以採用包括深度學習在內的人工智能技術,基於圖像去進行識別。針對夫妻店等規模較小的渠道,品牌方採用一物一碼技術,通過掃碼獲取忠誠度獎勵的機制鼓勵掃碼進行碼營銷,以獲取相關信息。

大數據技術也被雲徙用在產銷協同領域,解決銷售如何與生產匹配,商品同步運營以及庫存的統一設計等問題。而在業務與財務兩個不同部門之間的配合方面,同樣可以基於數據的方法來解決。

針對品牌和連鎖加盟門店的體系問題,李楠介紹了劉春雄教授的「雙私域」理論:當品牌企業同時有電商和線下分銷渠道的時候,電商業務做得越大,對線下經銷網絡越形成衝擊。如何保障線下渠道的利益,品牌的私域也應該是線下門店的私域。因此,當品牌通過全渠道營銷動作,取得消費者價值提升的時候,應該對線上線下渠道進行合理分配。李楠建議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門店在品牌全渠道營收提升的過程中,發揮作用,也就是前文所述的從「坐商」變成「行商」。

掃描二維碼,與雲徙取得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