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水栒子:從野生到人工栽培的“八十一變”

精靈檔案

水栒子

薔薇科、栒子屬落葉灌木,別名栒子木、多花栒子,枝葉水平開張成整齊兩列,如蜈蚣狀,故又名“鋪地蜈蚣”,對於乾旱和嚴寒有着較強的耐性。水栒子的生長環境通常是海拔1200米至3500米的山坡雜木林或溝谷中,分佈十分廣泛,生長旺盛。

精靈物語

我是六盤山天然林中比較常見的樹種,夏季時會開出白色的花朵,而在夏末秋初則會結出紅色的果實,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木材、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作用。作爲綠化樹和景觀樹,我適應性特別強,只要栽種在土壤中,就能紮根生長。

自然更新與人工栽培互補,豐富生物多樣性。

歷時9年技術攻關,實現人工栽培水栒子。

人工栽培的水栒子用於造林綠化。

在不同溫度下進行繁育技術研究試驗。

在秋日的和煦陽光下,我們進入了六盤山的懷抱,探尋一種珍貴的鄉土樹種——水栒子。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無論在險峻的懸崖還是在平緩的山坡,都能見到野生水栒子那掛滿枝頭的紅果,如同大自然的點綴。

“正值水栒子果實成熟之際,這是採集種子的最佳時節。”寧夏農林科學院固原分院研究員餘治家帶領他的科研團隊,在林間穿梭,尋找那些優質的母樹,人工採收果實。

六盤山區域的水栒子種類繁多,從南段的大雪山到北段的南華山,自然生長的水栒子近10種,是天然林中重要的樹種之一。它們是天然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栒子的種子成熟期較長,果皮堅硬且厚實,透氣性差,導致種子吸水膨脹和發芽困難。”餘治家說,水栒子是繁育難度比較大的樹種。

儘管如此,水栒子對土壤的要求並不苛刻,它能在大樹的庇護下或在其他稍有廕庇的地方茁壯成長。

“這種植物具有極強的抗逆性,能夠忍受乾旱和貧瘠,幾乎不需要人工灌溉就能自然生長,是乾旱或半乾旱地區造林綠化樹種的理想選擇。”餘治家說。

水栒子樹形優美,樹高可達2米至3米,冠徑3米至4米,它們在陰坡上高大挺拔,在陽坡上則顯得矮小。除了出色的適應性,水栒子的枝條柔美,夏季盛開的白色小花和秋季累累的紅色果實,使其成爲觀賞價值極高的樹種。

“水栒子不僅是一種觀賞植物,還具有藥用價值和蜜源功能。它的枝條細長,呈弓形彎曲,爲紅褐色或棕褐色,是當地羣衆製作農具的常用材料。”固原市原州區林業總場場長李卓說。

然而,水栒子的自然繁殖能力非常差,人工繁殖難度大,其育苗是一個難題。“由於水栒子的繁育技術沒有被攻破,導致用於城市綠化、園林和庭院美化的水栒子只能從山上挖取。這種移植方式不僅破壞了原生態,還影響了生物多樣性和持續性。”餘治家介紹。

近年來,隨着生態建設質量和園林綠化品質的提高,水栒子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青睞。爲了滿足社會需求,餘治家帶領團隊堅持不懈開展水栒子繁育技術研究。

“歷時9年,先後採取用濃硫酸、硫酸銅、鹽酸等化學藥劑腐蝕種殼,以及不同時間、不同溫度冷凍、冷藏、熱藏組合的81種方法,終於找到了打破種子休眠的最佳方法,出苗期從31個月縮短到17個月,平均每播幅出苗量從0增加到45株。”餘治家介紹,目前已繁育10萬株,使水栒子成爲荒山造林和園林綠化的新秀。(記者 剡文鑫 文/圖)

來源: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