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真相依然隱沒在迷霧中

每年,一到6月4日晚上,由幾塊水泥地與一大塊草坪拼成的維多利亞公園頓時變成一片道德高地。多達10萬以上的香港人從各區涌到這裡,或站或坐。他們靜靜地、遵從事先制訂的程序悼念80年代末發生在北京的一場悲劇

在肅穆氣氛緬懷

這幾年,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內地的人,參加悼念集會舉辦方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表示,今年參與維多利亞公園紀念六四人數歷年新高,超過18萬人;警方則稱有9萬多人。香港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表示,當晚籌得170多萬港元,比去年多10萬元,部分款項還是人民幣。

在2個小時的正式紀念活動中,面對以黑布背景舞臺,置身於微風中搖曳的萬點燭光,參與的人感覺莊嚴聖潔,如領取聖餐的孩子,日常生活的苦悶、工作的猥瑣在這樣的氛圍裡,統統被拋諸腦後,大家在肅穆的氣氛中緬懷25年前的那場悲劇。

這場集會主要是悼念六四天安門事件遇難者,至於那些美麗口號始終只是口號而已。

當參與集會的人們手秉燭火、高聲歌唱,心中涌出莫名的感動之時,那些遇難者卻跟我們不相干。參加紀念集會的人,想必說不出任何一位六四死難者名字

具體數字沒有定論

他們統稱爲「六四死難者」,其實他們纔是這場民主運動的真正殉難者,在年輕歲月正盛的當頭離開人世,最終卻沒有人對他們感興趣,他們只是面目模糊的無名者。直到今天,我們都仍只記得當年那些學運領袖們,當他們不復年少,俊朗的面孔已見滄桑老態

每年6月,學運領袖們例必接受媒體的訪談,除了重複舊日的故事,再對當前中國熱門議題發表一下空泛的見解之外,他們早已說不出新的東西。六四那一役,他們走入了歷史,然後再也走不出來。

越戰紀念碑借鏡

在美國華盛頓中心區的一個小樹林裡,矗立着用黑色花崗岩砌成的越戰紀念碑,上面刻着5萬多個在越南陣亡的美軍的名字。來到這裡的人,可以用手去觸摸某個名字,以撫慰死者的在天之靈。六四事件過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們卻沒有一座六四死難者紀念碑。

不少真相依然隱沒在迷霧中。如天安門廣場有沒有人死了?又如六四期間,多少人死了?死在哪裡、如何死、什麼時候死。這樣一些最基本的事實,直到今天也還沒有具體的解答。

香港泛民主派把六四稱爲屠城,表示死了好幾萬人,但卻沒有拿出一份具體的名單;北京則稱只是一場動亂,表示事件早已有了定論,死了幾百人

組真相調查委員會

不同陣營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誇大或壓低死亡的人數。六四前夕,美國政府發言人也依例必然會跳出來,用事件敲打中國政府,折損一下中國的國際形象

也許兩岸三地民間學者專家,是組成一個六四真相調查委員會的時候了。透過官方資料、透過民間流傳的資料、透過對生者的探訪,盡最大的可能逼近六四的真相,交出一份關於六四的調查報告。如果真相得不到具體的呈現,六四就成了任人妝扮的對象,所謂公義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實現。

作者爲香港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