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爲何有點救不動?火出天際的暑假遊讓我陷入了沉思
一、密集救市
7月底以來,房地產救市政策接踵而來,密集發佈。
7月21日,會議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
7月24日,關於房地產的表述發生重大變化。不提房住不炒,強調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
7月26日,稅務部門梳理幾年以來稅費優惠政策指引,涉及個人購房契稅、增值稅等優惠。
7月27日,住建部發話,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認貸等措施。
8月1日,央行提出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
8月3日鄭州發佈樓市新政15條。
事實上,這一年多以來,大衆已經對房地產救市政策見慣不怪。統計數據顯示:
2022年全年,總共295個城市出臺了595次房地產鬆綁政
鬆綁天天有,救市日日新。
那麼,這一輪救市政策與之前有什麼區別呢?總結起來八個字:
自上而下,系統託底。
如果說之前的救市是地方自行組織的人工降雨,那麼這次更像運用系統工具,希望改變整個大氣環流。
政策從頂端發起,自上而下,不侷限於行政性的樓市政策調整,而是工具箱裡的財政、貨幣多種工具組合搭配,是有組織有節奏有目的有配合的系統性的去爲樓市託底。
二、積重難返
7月底新一輪救市以來,房地產行業歡欣鼓舞,資本市場上,地產股也一度全線飄紅。可見市場信心得到很大提振。置業顧問又在拿“漲價在即”那一套說辭試圖說服購房者了。
然而,短暫的狂歡過後,市場似乎並沒有預想中的熱烈。
數據可以說明一切。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7月重點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下降22%,同比下降約27%,處在2016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
那麼,政策發佈後的第四周,對銷售有何影響呢?
以長沙爲例,7月第四周長沙內五區一手住宅成交583套,8.31萬平方米,環比分別上漲35%、32%。(湖南中原研究院數據)看着漲幅挺喜人,然而這個漲幅建立在極低的基數之上。做個對比,正常年份,長沙一週差不多能賣2500多套新房,好的時候能達到3-4000套。
相比正常年份,如今的樓市銷量何止腰斬,都快砍到小腿上了!
由此可見,救市政策對樓市回暖有極其積極的作用,但要真正回暖,還需很長一段路要走!
三、真正底氣
樓市半死不活,旅遊市場卻迎來了真實的牛市,用火出天際來形容一點都不爲過。
想去敦煌感受下沙漠駝鈴。結果駝隊從山腳排到了山頂,誰能想到騎個駱駝竟然能“堵駱駝”?網友戲稱,上一次這麼長的駝隊,還是攻打匈奴的時候!
想去遊個故宮,一票難求,門票預約至少得一週以上。一張60元的門票,在黃牛那能被炒到幾千元。
想去海邊遊個泳,密密麻麻的人羣,這根本就是下餃子好吧!
上週末,抽空帶娃去了次深圳看海。親身經歷,高鐵買票一票難求,景區人滿爲患。暑期旅遊之火,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春秋旅遊數據顯示,2023年暑期國內游出遊人次已超過2019年同期;攜程方面表示,暑期的親子訂單、夜遊門票訂單較疫情前分別增長45%、307%,親子、夜遊消費水平均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坐在人聲鼎沸的高鐵站,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最近一兩年以來,大衆感受最深切的一個字,應該就是“危”——出生率斷崖式下跌,出生人口跌破千萬;經濟下行,各行各業裁員潮涌現;樓市不振,救市政策頻出但有點像爛泥巴扶不上牆……
專家也在憂心忡忡地呼籲大家,多生孩子、多消費、多買房。可是,結果你懂的。
暑期旅遊市場的火爆,電影市場的強勁復甦,給了我不一樣的感想。
現在經濟差不差?當然差!7月外貿出口下降14.5%,爲三年來最差。樓市更是寒意逼人。然而,爲何旅遊市場能逆市飄紅?
我總結爲兩個字:剛需!
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帶娃剛需。
這說明,無論經濟好壞,蘊藏在中國14億人口中的基本需求還是強勁的。
那麼,爲何大家不再熱衷買房了?答案就在中央政策裡的那句話裡: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
也就是說,供過於求的基本面已經形成,市場逐步萎縮,是不以個人意志爲轉移的。
爲什麼大衆不敢消費了?
外貿、內需、投資三駕馬車均遭遇巨大挑戰,是不爭的事實,誰還敢大手花錢?
旅遊市場看起來是火爆,但背後還隱藏了消費降級的事實。今年五一,出行人次超過2019年,但人均消費從700多元,降到了500多元。
出路何在?
在中美對抗,歐美對中國軟性脫鉤的大背景下,外部環境能否變好,不宜樂觀。
寄希望於內需替代外貿,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就說了,不要把內循環與對外開放對立。要提升內需,收入要提升吧,經濟要發展吧,沒這些前提,怎麼提?
某些自媒體炒作不提“房住不炒”,在我看來也是非蠢即壞!
如果各級城市的房價不那麼高不可攀,老百姓正常的消費需求是不是不會被強力抑制?
如果各種負擔不那麼沉重,保障更全面,人民花錢是不是更沒有後顧之憂?
高房價已經嚴重擠壓了人民的正常消費需求,甚至也成了降低生育率的“頭號殺手”!每天睜開眼就是沉重的房貸,自顧不暇,誰還願意多生
25年土地財政之路,已經產生巨大的社會問題。我們應該看到,政府的目的是託底,而不是重走“四萬套”、“棚改”的老路。
既然樓市發展趨勢不可逆,外貿依然挑戰重重,積極減輕企業和人民的負擔,提高保障水平,讓人民敢於消費、樂於消費!我們經濟的底氣應該會更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