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北弱南強 李稻葵:客觀規律

黑龍江鐵路工人在雪天進行隧道除冰作業。(新華社資料照片

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知名經濟學家稻葵9日在新浪財經年會上表示,當前正在出現的「北方弱、南方強」新態勢,恐怕是一個客觀規律,任何像中國這麼一個大的地理環境的國家,都是這麼一個態勢。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李稻葵指出,從秦朝統一大陸改革開放初年,這2000年的經濟地理髮生了巨大變化,最開始的經濟中心西安,在陝西,在甘肅,秦朝是從甘肅起源的,後來又延續到了河南,後來又延續到了河北、北京這一帶,後來又延續到了南方,南方指的是江南,還不是廣東。這是2000年的變化。

2000年有什麼基本的規律?李稻葵認爲,基本的規律是人類技術進步,衛生條件改進了以後,人類是從過去習慣於在寒帶溫帶生活,會轉向習慣於在熱帶生活。總體來講,是從天氣冷的地方往天氣暖和的地方走,這種時候的經濟發展應該順應它的發展。

李稻葵認爲,要從追求總體規模大致保持一致,轉向追求各個地區人均的發展規模、人均生活水準、人均的發展指數要保持一致,這是以人爲本,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規律的一個發展道路

李稻葵還指出,在「十四五」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要從追求城鎮總體經濟量增長轉向追求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長,爲此建議要允許資源跨地區交易調配,例如節能減排、耕地使用、建設用地使用等指標,建立起政府間的統一大市場